觀察追蹤

編按:美通膨危機加劇,在拜登大力支持下,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央行將繼續升息直到「有明顯和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通膨回落」。這是他迄今最鷹派的言論。

編按: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非和平統一,中國仍然不放棄解放台灣的想像。隨著烏俄戰爭爆發,美歐西方國家,紛紛以行動聲援烏克蘭,嚴厲制裁俄羅斯,造成俄羅斯經濟大衰退。對此,美國和台灣都需要掌握,並影響中國對沖突的看法,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大衛•薩克斯分析,烏俄戰爭可以讓中國吸取了什麼樣的經驗?

編按:面對高漲的通膨壓力,拜登力挺FED外,也預計將撤銷部分對中進口商品關稅,同步抗通膨;葉倫對此抱持支持立場,但貿易代表戴琪則有不同意見。

《日經》亞洲科技總編山田周平分析,中國正在大幅增産控制電力和電壓的功率半導體。在新興企業計劃建設的工廠中,預計有半數以上把功率半導體作為主要生産品類。功率半導體雖是有望提高設備節能性能的基礎零部件,但供應過剩可能會導致日本競爭廠商的收益惡化。

編按:美國為鞏固供應鏈短缺之餘,以及先進國防發展,日前宣布與日本政府將深化合作,打造尖端半導體設備供應鏈。近日,美歐更宣布,攜手找出半導體供應鏈的干擾點,同時設立半導體供應鏈干擾的早期預警系統,並尋求避免陷入爭取晶片業者設廠的「補貼大戰」。

《工商時報》社論整理報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針對「我國央行是否跟進美、歐、英、澳等國採行包含升息等貨幣緊縮政策,並調整房地產市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進行報告,對於6月央行是否再跟進美國升息,楊金龍並未正面回應;但對第五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卻出乎意外給了十分明確的方向和答案。

編按:CSIS 對美國、亞洲和歐洲的美國公民、學者、以及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對中國政策的看法。包括貿易、安全、人權以及美中關係。美國和美國的盟友普遍認為需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而不是遏制。結果指出應建立國際聯盟,以應對中國挑戰的持久戰略。

CSIS名譽戰略主席安東尼·科德斯曼研究指出,美國戰略必須繼續關注歐洲和中國。不太清楚的是,烏克蘭戰爭同樣警告美國必須制定真正的全球戰略——並且繼續關注中東等其他關鍵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