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當年在臺大校園裡,學習經常都是浪漫的。我念大學時學校流行著各式思潮,包括存在主義所講的存在先於本質、厭倦的心靈、漂泊的心靈、沉重的心靈、跳動的心靈、空虛的心靈、無法瞭解的心靈、莫名其妙的心靈…等,其實也不一定真的弄得懂,但身處知識的浪漫氛圍裡,促使我們熱列地投入思想探索。當時還流行像《麥田捕手》這樣的地下文學,儼然就是一個叛逆的、搖滾的大時代;其他流行的作品,像是卡謬寫的存在主義小說《異鄉人》,描寫一個倦怠、虛空的人,在沒有什麼理由的情形下,...
轉進理學院需要補修很多課,在微積分課堂上,一位非常優秀的哲學系同學卻被「0」(零)與「∞」(無窮)困住,哲學系的訓練使他愈想愈多,也愈想愈迷惑。「0」很簡單,「0」就是沒有,但是什麼叫「∞」呢?「∞」就是指不論你能想多大,它一定比你能想到的更大。 「『∞』到底是什麼東西啊?」他哲學家追根究底的精神出來了:「我已經想得這麼大了,你還說『∞』就是比我想像的更大;那我再想,你又說比我再想的更大,那我想到腦袋破了也不知道『∞』是有多大?」...
胸懷求知的浪漫精神,也能為捍衛公義激起一腔熱血,走過風起雲湧的學運歲月,投身人道工作的永續事業。為實踐理想,心理學家黃榮村校長幾次進出學界、政界,積累顯赫的經歷頭銜,卻仍保有當年仰臥椰林道上,為思考宇宙原點夜不能寐的一顆初心。從少年時的一場夢出發,黃校長逐步探索人生的密碼、站上學術的浪尖、揭開生命的幕簾。
我中學時期政府還沒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所以從小學到初中一路都要考試,那時候我家住在彰化員林中學旁邊,因此完全沒想到報考別間學校,...
因為浪漫,所以從事心理學研究的人開始思考: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最根本 因素是什麼?想要找到心理與行為的最小決定單位。表面上看起來是科學研究,其實也是來自浪漫
民國100年12月28日,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中央大學共同舉辦第四屆「余紀忠講座」,大力推動崑曲的白先勇在講座中推介崑曲復興及文化意義,在場師生如癡如醉。
白先勇從自己和崑曲的結緣經過開始講起,他認為「崑曲是中華精緻文化的代表」,儘管已有六百多年傳統,但表演方式不能老舊,因此他從二○○四年開始推動青春版《牡丹亭》,目的就是希望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恢復崑曲的青春生命。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說,來到學風鼎盛的中央大學...
首先,我們要務實的看待今日嚴苛的困局;全球的經濟秩序與自然環境,在長期發展過度與分配失衡的重創下,各國都面臨雙重的危機與挑戰;經濟面,歐債危機尚未見曙光,美國的赤字與失業率依舊低迷,日本繼續失落,中國的通膨與泡沫仍籌措對策、未見解除,沒有一項數據展現樂觀前景,二次衰退的預言甚囂塵上…。今天歐美所面對的危機中,歐債與失業只是浮面的病癥,其基礎的病灶在於國家活力漸喪失、老化,難以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一步步走向昏暗與沉淪,亟待傾力扭轉。...
台灣當前所面臨的課題當中,氣候變遷絕對是個大課題。兩個理由可以支撐這種觀點。首先,台灣當前發展型態下,溫室氣體的排放仍然趨勢向上,而且沒有穩定下來或受到控管的跡象,台灣對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具有高貢獻的。
過了幾年到維也納,一翻開報紙,頭條報導的是「小澤征爾到城裏來了!」這是一種城市的風格,一片葉子一位指揮家都是這些城市敘說理念鋪陳故事的頭條題材。我們不免會羨慕這種境界,但是不要忘了,城市與社會展現的風格其實是一種結果,兩個城市都是知識分子聚集之地,長期在理念與行動上的經營,匯聚成一種傳統表現出特殊的風格。 回看台灣,這裏也曾是知識分子在苦難中發聲與行動的平台,我們也曾塑造出一種以為可以長長久久流傳下去的風格。但曾幾何時,大家都在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