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政府在2016年喊出國產材自給率要在十年內達到5%,同時推動台灣木材識別標章。

《經濟日報》報導,台灣金融研訓院發布4月份台灣金融風險指數,提醒投資人留意四項重點:一、國際疫情持續攀升但疫苗施打速度減緩;二、新興國家通膨失控風險;三、美國聯準會出手抑制資產泡沫風險;四、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程度嚴格控管投資部位持盈保泰。

地狹人稠的台灣,土地是最昂貴的產品也是最珍貴的資源,多年來缺乏完整的土地規劃與管制,導致農地千瘡百孔、山林面目全非。《國土計畫法》通過5年以來,已完成全國國土計畫及縣市國土計畫,接下來將邁向最後階段,制定出功能分區與土地使用管制,預計要到2025年5月才能全面實行。

經歷去年的《國土計畫法》修法風波,我國終於完成國土計畫第二階段作業,18個縣市國土計畫全數趕在法定期限之前,於上月30日由內政部公告實施。即日起,全國土地利用都應符合國土計畫指導原則,而地方政府也須於四年內,也就是2025年4月底前,完成國土功能分區圖的公告,屆時《區域計畫法》將功成身退。

全球水資源嚴重不足,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高度缺水」的國家。

砂拉越,馬來西亞的三大州屬之一,擁有亞洲最茂盛的熱帶雨林。但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出現大規模工業伐木後,一切都變了。失控的濫伐破壞珍稀樹種與野生動物棲地,衝擊當地原住民生計,熱帶雨林迅速消失則加速全球暖化。馬來西亞砍伐天然林,台灣正是主要消費國。

「七大工業國組織」外長會議在英國舉辦,日前已經落幕並在會後發表聯合公報,內容不但直指中國利用經濟施壓他國,甚至暗批中俄對外推廣獨裁治理體系,企圖破壞國際規則與全球民主價值;值得留意的是,G7首度在公開場合提及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這是過去從未出現過的公開聲明,G7外長聯合公報中強烈反對有任何意圖加劇區域緊張及破壞區域穩定的行為,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批評對象,但外界都認為G7所言有意破壞區域穩定的國家就是中國。

編按:上月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於4月6日下午病逝,享壽63歲,在銘傳大學服務三十年,為學校創造許多機會與歷史,深受同事與學生們的喜愛。今日(7日)前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員傅建中病逝華府,享壽83歲,派駐華府超過30年,見證台美關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