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新冠肺炎在台持續延燒,許多在第一線高風險的醫護人員也無法倖免陸續染疫,上月初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傳出確診消息,經過數個禮拜調養後,他已完全恢復,並出面分享染疫經驗過程中。他說,感染後喉嚨痛如刀割,讓他「第一次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
綜合媒體報導,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BOJ)今天維持長期貨幣寬鬆政策,全球其他國家央行卻是相繼升息以遏止通貨膨脹。日銀的決策顯然與全球對抗通膨而祭出的緊縮措施背道而馳。
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觀察疫情、俄烏戰爭、全球高通膨「三大黑天鵝」,已全部變成「黑犀牛」,對全球及國內經濟的衝擊將擴大並延長,央行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75%,確定「不保四」。
編按:央行此次升息又升準,優先順序是先對付通膨,因此未祭出第五波房貸信用管制。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央行溫和升息、第五波房貸管制憑空消失,推測和經濟部長王美花喊話,房市降溫有關,轉而改以升息半碼搭配提高存款準備率一碼進行管制。
中央銀行睽違14年,再度動用調升存款準備率這一招。央行官員指出,央行前次調升存準率是在2008年7月,當時為國際金融海嘯爆發前,不僅通膨高漲,國內還有油電雙漲背景,調整存準率代表央行「鎖住」銀行的資金、減少銀行可貸放的資金量、進而影響銀行的放款意願。
時隔28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議升息3碼;央行宣布跟進Fed升息,但採取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做法,同步調升政策利率與存準率;政策利率調升半碼,新台幣存款準備率調升1碼。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次要考慮抑制通膨,又希望兼顧受到疫情衝擊的內需產業,「確實是一個更艱難的決定」,但希望透過價量並行方式抑制通貨膨脹心理,年底前都會朝緊縮方向走。
《日經》報導,全球化的真正起點是哪?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的15世紀末、工業資本主義勢頭加強的19世紀中期、美蘇冷戰終結的1989年……。不同有識之士的答案並不相同。全球化將走向終結,還是繼續擴大?
全球最大的資産管理公司美國貝萊德(BlackRock)掌門人拉里·芬克(Larry Fink)的一句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全球化(Globalization)已經結束」。《日經》論説委員長藤井彰夫指出,由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至今的全球化已經無法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