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目前正在韓國釜山舉行,盼於年底前擬定具法律約束力的終止塑膠污染公約。 學者指出,國內進口的石油有廿四%用於塑膠生產,比全球的十二%高很多,且塑膠產品有八成出口到國外;全球塑膠公約定案後,對台灣的供應鏈和品牌商都會有很大的衝擊,國內應及早因應。
參與塑膠公約會議的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榮譽理事長樊國恕,透過視訊指出,國內進口的石油有高達廿四%用在塑膠生產,高於國際,且塑膠產品約有八成是出口...
環境部2018年提出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的規畫,由於全面限用年限將至, 環境部長彭啟明25日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環團強調,減塑不能只要求民眾改變習慣,從源頭減產也刻不容緩,呼籲政府制定塑膠減產目標。
環境部今年8月預告相關草案,首度將具致癌風險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納入飲用水標準,並在日前正式公告草案,明年起優先加強抽驗大型淨水場,2027年7月1日起飲用水質PFAS不符標準,將面臨最高60萬罰鍰。 學者表示,歐盟已在去年針對雞、魚、肉等食品建立PFAS容許殘留量,建議衛福部與農業部調查市售食品PFAS濃度,制定食品PFAS標準。
由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與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發表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20日在COP29大會上公布。今年台灣的評比名次較去年上升一名,在63個國家之中排名第60名,與美、中、日、韓等國同屬績效「非常差」(very low)的末段班。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上週開幕,週五(15日)主題為「能源與和平」,大會提出三大能源倡議,聚焦於再生能源、氫能與國際儲能目標;除能源倡議以外,作為本屆氣候峰會重要議題的 全球氣候金融新目標(NCQG) ,由專家組織與發展中國家代表提出的兆元美金目標,各國代表仍在協商僵局,並期盼18日登場的G20峰會能夠協助談判有所突破。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本月11日於亞塞拜然巴庫開幕,被暱稱為「金融COP」的本屆大會,預期將聚焦在全球氣候金融目標上,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大會中專家指出,至2030年以前,發展中國家面對綠色轉型與氣候變遷的資金需求上看每年一兆美金,此目標將仰賴已開發國家的公私部門合作,將私部門資金有效引導至所需的國家與項目,目前大會仍未就此達成共識。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11日達成一項協議,將啟動由聯合國排放規則所管理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開會頭一天便有突破進展。儘管有川普上台的變數,各國仍表明持續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
國家 氣候變遷 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 (12)日表示,核能是不排碳的電力,可以打擊通膨、壓低電價,如果台灣排碳可以降低,出口產品的碳稅也會降低,有利於產業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