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因極端氣候飆漲遍及全球 頻率和幅度將更劇烈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研究指出,從英國的馬鈴薯到印度的洋蔥,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輕易造成全球各地食品價格短線飆漲。報導引述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主導的一項研究,首次直接證實多起極端氣候事件和糧食價格劇烈波動之間的關聯,凸顯全球糧食體系漸漸經不起環境的衝擊。

過去的研究多著眼於高溫如何導致農作物減產、供應短缺,進而推動長期糧食通膨。但最新研究發現,特定糧食會出現幅度更大的短線價格飆漲,直接推升整體通膨壓力。

像在歐洲,2022年至2023年間橄欖油價格因西班牙連年乾旱大漲五成;印度去年5月熱浪導致洋蔥價格暴漲89%;南韓高麗菜去年在夏季創紀錄高溫後,價格飆漲70%。日本去年8月熱浪來襲,9月稻米價格上漲48%,中國大陸蔬菜價格則漲了三成。美國加州、亞利桑那州2022年11月乾旱,當地蔬菜價格也暴衝八成。

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首席研究員柯茲(Maximilian Kotz)表示,這些導致價格飆漲的極端氣候事件,「從歷史角度來看前所未見」。他說,這些氣溫「遠超出氣候穩定、未受人類排放影響時所能預期的範圍」。研究發現,糧食價格飆升往往在極端天氣發生後短短幾個月內就出現。研究團隊警告,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這種現象恐怕會變得越來越常見。

柯茲說:「我們已經知道,極端氣候的強度和頻率都比30-40年前大幅增加,只要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上升,這種情況還會繼續惡化。」他強調,如果糧食體系還是像最近一樣的反應,「未來我們勢必會再看到類似的價格飆漲,而且幅度可能更劇烈、變化也會更難以預料。」

美國德州大學教授帕特爾(Raj Patel)指出,市場炒作和「不當政策」往往會讓氣候變遷導致的糧價上漲雪上加霜。帕特爾指出,2010年俄羅斯高溫引發野火,導致小麥價格上漲,當時莫斯科決定禁止小麥出口,「結果全球小麥價格瞬間飆升」。這波漲價甚至間接引爆遠在莫三比克的麵包暴動。他強調:「糧價上漲背後的意義其實是政治問題,永遠都是政治問題。」

英國央行上周公布,6月通膨率意外升至18個月最高、達3.6%,部分原因就是食物類價格上漲所致。

研究也發現,當物價上漲時,窮人家庭往往會減少攝取食物,特別是較有營養的食品。研究共同作者、英國糧食基金會(Food Foundation)執行長泰勒指出,當糧價上升,家庭經常先減少的就是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

 

相關新聞

在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舉行峰會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希望華府能放鬆對人工智慧(AI) 晶片 關鍵零組件高頻寬記憶體(...
川普本(8)月 8 日在真實社群(Truth Media)上發文,稱其將於 15 日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面談,...
上週五,金融時報報導,輝達(Nvidia)與超微(AMD)同意將對中國大陸晶片銷售收益的15%上交國庫,換取 美國 政府簽發出口許口。...
在半導體晶片組裝為成品的「後製程」領域,日本企業開始走向合作。4月組成首個業界團體,約30家企業加盟。後製程在半導體生産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