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李強於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中表示,2024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對於202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方面提出以下:(1)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2)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4)赤字率將以4%安排,以上的目標符合市場預期。

今年是兩岸關係在現代史中很多重要節點的周年,在孫中山逝世100年紀念日後,接著就是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制定20周年。從20年的維度檢視兩岸關係的巨變,似乎又印證了海基會創會董事長辜振甫「但知春意發,誰識歲寒心」的心境。

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千億美元,和碩集團董事長、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童子賢昨天表示,站在他個人私心的立場,還是希望台積電多投資台灣,政府也必須反躬自省,我國是否有足夠的人力、電力與其他條件,可以讓台積電放手一搏。

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3月6日在就任後的首次演講中説明了今後的經濟政策。 將放鬆金融監管、關稅和經濟制裁定位為三大重要支柱。 強調稱「用關稅來反擊」中國的産能過剩,表示關稅上調導致物價上漲是「一次性的價格調整」,表現出不將其視為問題的態度。

央行總裁楊金龍周四(13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央行首度赴院報告,預料將對「川普2.0」衝擊做出完整解析。至於利率走向,因正值理監事會前緘默期,預料楊金龍不會說太多。

德國借款成本週三創下28年來最大漲幅,投資者押注一項意在爲軍事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的歷史性協議,將爲疲弱的德國經濟提供巨大提振;而在德國的推動下,歐盟同意德國開始討論長期財政規則改革,以允許成員國增加國防支出。

中國把人工智慧(AI)的應用擴大到新能源汽車等核心産業。把高科技技術普及到實體經濟中,加快産業升級進程。中國的高科技領域在長達10年的培育計劃「中國製造2025」的推動下,美國的禁運也成為刺激,不斷發展。有分析認為,該計劃中提出的目標已經實現了近90%。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涉台部分他提出,今年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