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將於本(11)月開始啟動縮減購債(Taper),每月縮減150億美元購債規模,並預計於2022年中結束,短期基準利率維持在0至0.25%的區間不變。
COVID-19之後,多國經濟停擺影響政府稅收,甚至還需提升財政支出來刺激經濟,多國政府舉債不斷攀高,主權債務危機隨之上升,各國為紓困救經濟瘋狂印鈔票,學者專家認為,這雖是不得已的做法,但也應尊重央行的獨立性,並應維護財政紀律。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舉辦「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五季第四場次,主題是「政府財政新幻術!無上限財政赤字與新貨幣理論?」與會專家學者都認為,為振興經濟「被迫」大量印製鈔票,是不得已的做法,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以後會由後代子孫來還的。
房價居高不下,引發民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日排審立委所提各版本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囤房稅),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囤房稅不是解決高房價問題的萬靈丹,財政部會在3個月內提出修法評估及報告與地方政府溝通的結果。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未來全球作物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
編按:中國主導的RCEP占全球30%的GDP,一個大型經濟圈明年元旦誕生;在澳洲和紐西蘭3日相繼宣布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批准程序後,澳洲表示,協定生效條件已達成,明年(2022年)1月1日協定便可以上路。
編按:APEC今年由紐西蘭主辦,預計於11月12日舉行線上峰會,這次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第五度擔任領袖會議代表。蔡英文總統於記者會表示,將請張忠謀藉由本次會議,爭取更多APEC成員支持台灣加入CPTPP,並呼籲會員協助各國以更公平、迅速方式,取得安全有效的疫苗。
約瑟夫·奈伊於《紐約時報》撰文稱,華盛頓一些政界人士和決策者,逐漸有著美國愈來愈糟糕的想法—對歷史不利,對政治不利,對美國的未來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