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繼台積電亞利桑那州設廠,台積電宣布對美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各界擔憂台灣失去半導體優勢。對此,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表示,台灣能做的就是保有開發核心技術的自主性。他也說,如果美國需要的是台積電的製造密碼,沒有理由堅持在美國做製程開發。
陳添枝在廣播節目《 唐湘龍時間 》指出,目前亞利桑那州一廠量產的是4奈米,台灣至少已做2年以上,接下來亞利桑那州二廠打算做3奈米,台灣也有1年以上的經驗,2年後才有可能移轉量產,...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很早就看到生技人才斷層的問題,他在2013年新藥產業正蓬勃,資本市場活絡時,就結合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和已故的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潤惠董事長許照惠等人捐助3億元成立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主旨是以培養生技醫藥人才和智財權保護和技術移轉為目標。
本次跨校論壇,除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等學校攜手合作外,也受到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講座教授莊炳湟院士於2024年在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演講的啟發。他當時提到,AI技術的進展讓人類不得不思考,當人工智慧在某些能力上超越人類時,我們的位置在哪裡?價值又該如何被重新定義?透過跨世代的對談,讓我們一同承擔並迎接未來的挑戰。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余紀忠基金會近年來多次舉辦人工智慧相關研討會,關注科技脈動、追蹤政策走向,更著眼於年輕學子所面對的數位科技與人本之間的變化。 本次跨校論壇,除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等學校攜手合作外,也受到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講座教授莊炳湟院士於2024年在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演講的啟發。他當時提到,AI技術的進展讓人類不得不思考,當人工智慧在某些能力上超越人類時,我們的位置在哪裡?價值又該如何被重新定義?
中美關稅破冰談判有實質進展,12日公開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顯示,中美都會臨時降低關稅90天,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的關稅將由145%降至30%,中國大陸對美國關稅則由125%降至10%,特定商品另加10%~15%。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與中國代表的本次談判是非常好的個人互動,雙方都很好地代表國家利益;雙方也都不希望脫鉤,不希望貿易禁運,並希望看到中國對美國商品更加開放。
川普政府在歷經一個多月的市場動盪後,選擇將對中國商品課徵的關稅從145%降至30%,而中國亦將報復性關稅從125%降至10%,此舉雖為暫時性停戰,卻讓全球股市大幅反彈,也為雙方留下一個繼續談判的90天窗口。
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12日上午簽署「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行政命令之一」,將美國處方藥價格下調59%,賦予美國政府30天時間,與製藥業協商降低藥品價格。他指出,他將引進「最惠國」定價模式,美國所支付的藥物價格,將與世界上支付價格最低的國家掛鉤,以降低美國處方藥成本。
5月8日,在紐約外匯市場上,日元兌美元匯率下跌,達到1美元兌146.10日元左右,創下約一個月以來的日元貶值新高。美國同意與英國簽署貿易協定,市場對高關稅政策的擔憂得到緩解。然而, 投資者對本週初的「新台幣衝擊」越來越警惕,認為此次協議會導致美元走強的看法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