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衝擊」拉開美元衰落的序幕?
5月8日,在紐約外匯市場上,日元兌美元匯率下跌,達到1美元兌146.10日元左右,創下約一個月以來的日元貶值新高。美國同意與英國簽署貿易協定,市場對高關稅政策的擔憂得到緩解。然而,投資者對本週初的「新台幣衝擊」越來越警惕,認為此次協議會導致美元走強的看法非常有限。
美國總統川普在宣佈與英國達成貿易協定後,在媒體面前呼籲:「現在就去買股票吧!」
由於鋼鐵和鋁製品等過去被認為難以談判的産品也成為關稅下調的對象,投資者情緒迅速好轉。自4月2日美國公佈對等關稅以來一直疲軟的美元被大量回購。代表美元相對於主要貨幣綜合實力的「美元指數」時隔約一個月恢復到了100左右。
然而,對於這次協議達成後過去流出的海外投資者資金重新流回美國的劇本,持懷疑態度的有很多。這是因為市場仍對「新台幣衝擊」心有餘悸。新台幣在5月2日和5月5日這兩個交易日內,對美元上漲了大約10%。據美國彭博社報道,5月5日的漲幅是37年來最高的。
起因是有人猜測台灣方面在美國關稅談判中同意了貨幣升值。由於搶在美國關稅政策實施前出口,台灣的出口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市場猜測美方為糾正貿易逆差要求新台幣升值,台灣方面同意了這一要求,這種猜測推動了市場買入新台幣。
「那些之前沒有進行匯率對沖就買入美國資産的投資者,紛紛開始拋售資産或者進行對沖交易」,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宏觀對沖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資官(CIO)這樣分析道。
「由於美國經濟增長和投資回報堅挺,過去10年裏,(台灣等)海外地區對美國資産的投資一直在不斷擴大」,高盛集團的Isabella Rosenberg表示。這類投資一般會進行匯率對沖,但由於近年來美元升值,在亞洲等地區的很多新興國家,不進行對沖就投資的情況不斷增加。
就在這時,市場突然傳出可能導致美元貶值、新台幣升值的預期。措手不及的台灣壽險公司等機構迅速展開匯率避險操作。為了應對美元貶值、新台幣升值而進行的對沖操作,反過來又推動了美元走弱、新台幣走強。
這次事件之所以不僅僅是台灣一地的現象,是因為海外投資者在美國持有的資産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並未進行匯率對沖。前述的首席投資官(CIO)警告稱:「對美國資産的過度集中以及匯率對沖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已到了不可忽視的程度」。
高盛的Rosenberg也認為:「資金從美國流出轉移到其他國家將成為今年美元走弱的主要因素」。海外投資者對川普不可預測的貿易政策感到不安,美元的巨大影響力正逐漸蒙上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