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用SRF燃料棒發電在國外行之有年,先不論這種電能否稱為綠電,有些國外的好東西到了台灣,就是會因為人為因素走樣。例如國內 焚化爐 頻傳出測出致癌氣體 戴奧辛 ,正因燃燒不完全所致,操作過程沒有維持該有的溫度,犧牲的是人民健康。操作焚化爐有此健康風險,怪不得環團、立委會用放大鏡來檢視SRF,而當中央和前桃園市府可以不問居民意見,直接核准三家SRF電廠設立,更是視人民權益與環境正義於無物,怎能怪民怨高張?

臺灣證券交易所兼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18日指出,目前正與國際相關機構進行開戶手續、交易標的物協商中,目標年底可完成,行政院政委張子敬也呼應,年底碳權交易上路後,將進入碳有價化時代。

台灣這個被《經濟學人》喻為世界上最危險地區,需要的是務實可行的避險策略,而非美好但不切實際的詞藻願景。兩岸經濟協議的延續,意味著兩岸經貿持續合作的可能;或許這並非理想情境下的最佳選擇,但卻是基於理性的最務實判斷。因此,無論大陸延長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原因為何,對台灣來說,都將是重新省視與思考的契機。

見微知著,台灣不僅不能鬆懈,既要維持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提防中國大陸的追趕,更要投資新興產業,目前僅半導體產業就已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更遑論還要培養及儲備未來科技所需的人才。因此如何透過各種方式,蓄積人力資本,創造競爭力,值得政府審慎評估、未雨綢繆,結合大家的努力,才能讓台灣在世界科技舞台上永遠占有重要的席位。所謂「得人才者得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日本發起「地方創生」,吸引年輕人回流、產業進駐鄉村,至2000年,日本更積極、更有規模推動「地方創生」運動,進而解決「繭居族」足不出戶的社會問題,讓社區活絡起來,此為「共生社區」的濫觴。

荷蘭重新奪回擁有「全世界最佳退休金制度」的頭銜,至於台灣則在47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九,在東亞地區僅高於南韓,但落在日本及中國大陸之後。

近年來由開放美國萊豬、日本福島食品、雞蛋、加拿大全齡牛的進口及日本核廢水問題,立委質詢關切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於食安把關;產地認定、產地標示的查核,及產品流向的追蹤,都存在不少缺口,以致使得消費者承擔最大風險,國內食安防衛體系亟需改革。

台灣這婆娑島嶼,與其鋪滿了刺眼的太陽能板,不如投注在碳匯上,才能不辜負它的清麗。這其實需下任總統發揮洞見與執行力,台灣才能轉骨,發展以自然為本的循環經濟。此間,公益團體也對各黨總統參選人發出能源政策問卷,期盼參選人們能認真回答這攸關台灣存續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