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撰文指出,就兩岸關係而言,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兩岸生活方式差異與制度、價值信仰差異,是百年來分化發展的結果,故兩岸政治立場差異並不是短期就能解決,也不是用勝負零和方式所能解決。期待雙方能從克制不冒進、交流促了解著手,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良性循環。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至今未提出,環保署長張子敬昨承諾十月預告草案,下會期送立法院,除將納入二○五○淨零碳排目標、授予收取碳費等機制,也首次公開表態將調升二○三○年減碳目標。

法新社報導,在升高攝氏2度的世界,面臨極端熱浪的人數將比現在增加逾1倍,面臨水資源短缺的人數將增加2.5億。

「ESG金融國家隊」成軍,財政部今天宣布正式啟動9大公股金融事業ESG倡議平台,未來公股金融業將陸續推動簽署赤道原則、綠建築及太陽能分行、發行綠債或可持續發展債券等。

新冠肺炎與失控的碳排放有如大洪水來臨,為人類帶來毀滅,也帶來機會。展望未來的世界局勢,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未來有兩本護照很重要,第一本是疫苗護照,沒有疫苗護照,出不了國;另一本是碳排放護照,必須詳細記載碳足跡,才能做生意。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將於2026年生效,出口歐盟部分高耗能產業將被收取碳關稅,經濟部今天指出,我國約有245億元新台幣產值受衝擊,但我國產品碳含量優於世界平均,短期影響有限,長期還待觀察;經濟部也說,碳定價已成國際重要減碳工具,「碳費要不要收取已經不需要討論」,重點是怎麼收、怎麼運用。

因應我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及歐盟宣布CBAM對企業影響評估及因應措施,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邀請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等正副首長專題報告。環保署表示擬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本月預告修正條文及意見徵詢。

蔡政府執政邁入第六年,根據財政部國庫署日前公布資料,六年舉借債務已近2兆元,如今再加上攸關五倍券的紓困振興第四次追加特別預算案,以及未來即將推出的軍購特別預算案,蔡政府舉債預料將超過前朝馬政府;今年度的總舉債額,更高達6,000多億元,創下十年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