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重鎮不反萊豬?公投結果顯示豬農的心聲為何

編者按:

台灣「四大公投」剛結束,結果是提案全數沒有過關,其中反對「萊豬進口」一案,在國內養豬產業前三大縣市,養殖頭數佔全台六成以上的雲林、屏東與彰化,開出不同意票比例分別超過五成。這樣的結果表示什麼?豬農真正關心的又是什麼呢?

全被總統蔡英文視為關鍵一題的「反萊豬公投」,於上週六開出413.1萬張不同意票,同意票393.6萬張,此案未通過。

進一步分析前十大養豬村鎮區,不同意票皆多過同意票。其中屏東九如更是高達七成,不同意反萊豬。僅有養豬頭數最多,佔了全台6.5%的雲林麥寮,正反兩方意見五五波。

養豬業不反萊豬了? 公投變成政黨對決

事實上,2020年8月28日,蔡英文宣布將於2021年1月正式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旋即引起養豬業者反彈。農委會、中央畜產會等單位兵分多路,赴養豬大縣進行座談,農委會也祭出百億產業基金,要在4年內達成輔導養豬場現代化、擴大出口拓銷台灣豬等八大目標,推動養豬業升級與轉型。去年底秋鬥遊行,仍有養豬業者走上凱道,抗議政府開放萊豬進口。

公投結果為何完全相反?「養豬業者不可諱言的就是,支持民進黨的比較多,」雲林口湖養豬生產合作社經理洪健鈞說,公投變成政黨對決,要這些業者「承認政府的錯,比較不可能,原本有的聲音就慢慢不敢出頭了。」

加入國際經貿組織 需準備對抗各地的低成本豬肉

根據中央畜產會統計,我國豬肉自給率逐年下降,2012年仍有93.9%,到了2019年降至86.4%。台灣無論如何都得進口豬肉。而當台灣可能加入更多經貿組織,以零關稅進口來自丹麥、加拿大與西班牙等國家的豬肉,如何迎戰這些飼養流程規格化,成本遠低於台灣的國家,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不諱言,「台灣養豬戶何去何從,這才是現實面。」

再加上今年養豬業的育成率偏低,且飼養成本上漲,一切因素都不利於豬農,「現階段的敵人更多,萊豬不是說不可怕,但順序確實可能已經在後面,」張佑誠呼籲,政府編列了百億預算,應趕緊趁這段時間協助業者提升生產效能。台豬產業雖躲過非洲豬瘟,也迎來口蹄疫拔針,唯有產業明確地逐步升級,而非又在喊口號,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豬肉市場中找到定位,不怕與國外豬肉直球對決。

相關新聞

「永續」應該不是只滿足於氣候變遷而已。黃主委談的重點是,當今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氣候變遷,而是一個多重危機的問題。...
日前宏都拉斯宣布與我方斷交,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接受阿根廷媒體專訪時提到,歡迎阿根廷與中國、台灣同時交往,被外界解讀有雙重承認的意涵;...
由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與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國際智慧財產最新趨勢及因應」國際研討會於 2 月 24 日盛大舉行,...
科學園區用水受矚目,水利署今天表示,再生水未全面上場前,將執行「珍珠串計畫」,串連、調度西部水庫,預計116年、117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