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聯合報》報導,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博志表示,過去幾年有些重大事件發生,特別是疫情,造成世界上很多產業的改變;展望明年,台灣若能利用這些大變化帶來的機會,將會是迎接創新叢生的時期。
編者按: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即便研發多款疫苗,抗體仍會隨著接種時間逐漸減弱,且少數人對疫苗不會產生反應,要如何與疫情共存並發展生技產業因應衝擊,成為各國必要思考的議題。以雞尾酒療法聞名國際的愛滋病毒權威何大一博士,日前接受《TVBS大師講堂》專訪,針對新冠疫情的發展給出見解與建議,他更提到: 「疫情是全球維安最大的威脅之一,和氣候變遷是同一等級。」。
編者按: 高端疫苗通過我國EUA後,一直遲未獲得國際認證,現因應認證國家少,因此指揮中心祭出配套措施,曾接種一劑或兩劑高端疫苗的民眾,若有緊急出國需求,可依外國要求混打兩劑其他獲國際認證疫苗;此舉引發民眾必須「重打」疫苗才能出國的批評聲浪,立委們也紛紛對加打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質疑。
編者按: 紀錄台灣故事,在台東縣服務55年,今年高齡85歲的天主教白冷會葛德神父,因身體關係於16日搭機返回瑞士,他長期守護台東偏鄉居民,廣設儲蓄互助社,盡心改善當地民眾的經濟生活,致力於社會救助與幼教事業;台灣,是他第二個故鄉。
綜合媒體報導,習拜會後拜登接受媒體訪問時,被問到拜習會上是否在台灣議題上取得進展,首次回答台灣問題時,拜登表示,非常明確地表明支持『台灣關係法法』並稱「它是獨立的,由它自己做決定」。但對台政策並未改變。
編者按: 針對「清華海峽研究院」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國立清華大學成立「新竹辦公室」爭議,教育部表示會嚴辦,且已函知各校,只要與中國黨政軍單位合作就是觸法。針對此事,國立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昨(15日)表示,學術交流、互訪及合作都是學術自由的一部分,政治力不該涉入。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5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2022年預算繳交國庫官息紅利預算報告,針對多位立委關注美國及國內通膨飆高,會不會「停滯性通膨」,他在第一時間堅決強調:「不會」,因為台灣跟美國不一樣,國內物流暢通,沒有塞港及供應鏈出問題,且「物價溫和上漲是健康的」。
編者按: 公投案上周六舉行首場辦論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提出,萊豬不是食安議題,而是臺灣重要國際經貿議題;此一發言引發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的不滿,認為萊豬就是食安議題,政府以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貿易規範包裝宣傳,是在欺騙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