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按:港媒報導,近年數碼化支付浪潮席捲全球,新冠疫情更加速了無現金支付的應用,內地去年已進行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測試,本港亦正研究發行「數碼港元」(e-HKD),以加快本港的金融科技及無現金支付的發展步伐。。

中油公司大林廠昨晚在外海浮筒進行卸油作業時,疑因湧浪太大,輸油管破裂造成原油外洩。

《日經》報導,圍繞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貨幣,在拜登美國政權下,出現中美競爭全面啟動的跡象。中國著眼於國內外的數位人民幣的利用,進行各種測試。此前一直靜觀其變的美國也終於坐不住了。這必將對世界各國央行的應對措施産生影響。

環保署21日進行白河水庫後續更新改善工程計畫環評,由於白河水庫長年淤積嚴重,已無儲水能力,水利署規劃擴大清淤規模,不過環評委員認為,清淤後土方放置仍需更多資料佐證對環境影響狀況,並加強逐年土方暫存堆置管理規劃8月底前提交補正,後續擇日再審。

編者按: 全球疫苗荒、各種新冠疫苗效力又不相同的情況下,部分國家與醫師同意或建議開放「混打疫苗」,但對此衛福部專家會議日前已拍板否決,但防疫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疫苗混打在台灣是不得已也是必然趨勢,中央應該要盡快制訂因應疫苗混打的策略。而德國政府也證實,已在4月份接種AZ疫苗的總理梅克爾,前幾天接種的第二劑正是莫德納疫苗。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兩岸貿易的擴張,這是市場的力量,非政治力所可以改變。事實上,兩岸問題不在經貿而在政治,就經貿而言,由於兩岸地理位置接近,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密切本是正常,北美的加拿大有七成的出口市場在美國,墨西哥更有八成產品輸往美國,另外歐盟區域內的貿易占總貿易也達六成,以此觀之,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比重四成也屬合宜。

編者按: 台灣因疫苗短缺,使得接種順序爭議不斷,各界要求施打的新增對象接踵而至,使得第7類優先順位適用對象不斷擴充,疫苗更顯得匱乏,對排序較後的人來說,眼看施打日遙遙無期,相對剝奪感增加。台北市市長柯文哲21日也建議,疫苗應該要「按年齡打」,區分類別或職業只是徒增困擾。

繼中國打擊比特幣加密貨幣挖礦行為,我國金管會22日提醒民眾這類虛擬通貨的5不風險,即不算是法定貨幣、不是金管會核准的金融商品、不適用投資人保護機制、虛擬通貨交易平台不是金管會核准設立的機構、市場資訊不透明等,易為人為操作,希望投資人若要投資虛擬貨幣,務必充份瞭解其運作模式,避免遭受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