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根據政府公布的2050淨零轉型路徑圖,製造業將從製程改善等3大面向展開減碳腳步

國發會昨公布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再生能源占比將大幅拉高至六到七成,國發會還表示,未來沒有缺電問題,但三大工商團體則憂心是「做不到的天方夜譚」。

國發會30日舉行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記者會,環保署長張子敬出席,簡報說明為達到2040年電動車、電動機車市售比100%目標,將透過運具電氣化、人本綠運輸、私人汽機車管理等3面向推動。

國發會今天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於《聯合報》撰文分析,俄烏戰爭推高了石油與黃金價格,大量資金轉往對美元相對強勢、價格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避險。而較少被討論的國際政治因素則是,特定國家或政權領導人意圖規避美元霸權的制裁或制約。未來美元和人民幣的戰爭是否成為俄烏戰爭衍生的另一條戰線?值得關注。

編按:《日經》針對美元衝擊專題報導,1971年8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宣佈停止黃金和美元的兌換,令「黃金美元本位制」瓦解。50年前,美國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使貨幣政策的靈活性隨之提高,容易抑制繁榮與蕭條的波動幅度。另一方面,資金的大量供給,也許導致阻礙應對數位化等的經濟結構變化。中國崛起更是加劇美元地位下降。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分析指出,短期而言,烏克蘭戰爭造成全球經濟增速下降、通脹上升;長期而言,它將危及全球化,使經濟脫鉤不可避免。

本期《外交》雜誌研究受美國牽制已久的中東前景,二次大戰之後,美國的中東政策基於兩個權力平衡點,美國和蘇聯的平衡, 以及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平衡。在美國政策變化的背景下,地區大國正面臨新風險,尋找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