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指出,為緩解飆升的通貨膨脹,拜登政府正在研究修改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301條款」,以及對特定產品免徵這些關稅的程序。但她也清楚表示,商品消費只佔的三分之一,削減對中關稅不是解決通膨的萬靈丹。 美國正在考慮撤銷部分川普時代對中國加徵的懲罰性關稅。
針對近期政府積極佈署夏季供電避免重演2021年限電情況,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下半年疫情過後,會是台灣經濟的衝刺期,如果發生限電,將會對產業造成影響。
為因應氣候變遷,具備氣候調節功能的「藍碳」重要性日益升高,海保署近年針對具有強大碳匯功能的海草床、紅樹林、鹽沼及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進行相關監測調查、保育及復育行動,以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國內農業長期缺工,一年的臨時工缺口就達10萬人,導致農田裡黑工屢見不鮮。日前一紙農委會公文,鼓勵農民在不影響農業生產前提下,提供移工從事農事體驗活動;政府不從根本解決缺工問題,卻遊走灰色地帶,外界不免質疑是在為黑工解套。
綜合媒體報導,美財政部長葉倫警告,美國可能面臨長時間的高通脹,同時世界銀行(World Bank)大幅下調了全球增長預測,並指出許多國家存在衰退風險。
數據最新分析顯示,現今的美國通膨更接近1980年的峰值,這表明聯準會把通膨拉回目標區間的難度不亞於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所遭遇的問題。
石化產業在20世紀初,是供應人類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能源。而今在氣候變遷下,首當其衝必須面臨轉型的壓力。究竟,現階段石化業轉型的現況如何,且看國內外產業專業經理領頭羊及化工專家們,細述轉折中的治理挑戰、剖析科研的前瞻。
《彭博社》報導,日本高級決策者對日元暴跌看見另一個機會,正因為日元疲軟正放大成本推動型通脹,可能為日本提供多年來確保通脹穩定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