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在進入本文之前,我想作一點聲明:我是歷史學者,在我的專業裡,全球化與在地化並未成為關注的問題,所以我在這方面幾乎不曾讀過任何書籍或論文,以下純粹是一個業餘的觀察。

Norbert Elias 1939年在《文明的進程》(Uber den Prozess der Zivilisation)中這樣說:「生活水準……總是部份地被自己的社會在全球網絡的分工體系中的位置所決定了。」 [1] 這段話已經透露了「全球化」的味道,...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

首先,我們要務實的看待今日嚴苛的困局;全球的經濟秩序與自然環境,在長期發展過度與分配失衡的重創下,各國都面臨雙重的危機與挑戰;經濟面,歐債危機尚未見曙光,美國的赤字與失業率依舊低迷,日本繼續失落,中國的通膨與泡沫仍籌措對策、未見解除,沒有一項數據展現樂觀前景,二次衰退的預言甚囂塵上…。今天歐美所面對的危機中,歐債與失業只是浮面的病癥,其基礎的病灶在於國家活力漸喪失、老化,難以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一步步走向昏暗與沉淪,亟待傾力扭轉。...

面對民國101年的中央組織改造,我個人頗為憂心。以前省政府時代,我在水利處服務,曾負責推動整合各水庫、管理局、建設科,都無法確定各單位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因此像水利署和水保局,這兩個都是水的單位,但權力、規範都不同,有賴未來環資部部長整合。

我多次提出建立夥伴政府的概念,因為台灣不大,並不需要五大流域管理局,況且局長十一職等誰也管不了,應強調協調的概念。這種partnership只要搭配得當可行性甚高。以現有行政院組織,...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映像公與義」紀錄片大獎,廿一日頒獎典禮,首獎由黃嘉俊執導、記錄邊緣少年騎單輪車環島挑戰自我的《飛行少年》獲得。另外,評審獎由黃淑梅執導、記錄九二一重建的《寶島曼波》,及蔡一峰執導、記錄原住民「高砂國」事件的《獨立之前》兩片獲得。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示,這項活動就是希望能激起民眾及相關單位關心台灣基層角落的熱情,喚醒社會良知,讓公與義充滿社會每個角落。...

總策畫:時報文教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

與會人員:

張石角(前台大地理系教授)

楊重信(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

夏鑄九(台大城鄉所教授、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環境小組顧問)

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主任)

陳伸賢(經濟部水利署署長)

陳志清(南投縣副縣長)

李鴻源(台北縣副縣長、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環境小組顧問)

...

2008年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薛琦教授擔任主持人,他指出,在全世界都看中國大陸的時候,我們自己也看中國大陸。不過我們在看中國大陸的時候,中國大陸也看我們。

「余紀忠講座」首場邀請到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余英時院士與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院士進行演說,並為「余英時書架」、「楊振寧座椅」進行啟用儀式,展開一場人文與科學仲夏知識饗宴。

余紀忠講座 一代報人精神延續

中央大學表示,余紀忠先生民國21年畢業於大陸時期中央大學歷史系,秉持文人風骨辦報,畢生追求民主自由正義,不僅是掌握時代脈動的先驅,更是一位民主改革的推手。

 他關心且支持母校中央大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