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全球對抗氣候變遷能量滿滿,但若少了中國與美國參與,也是枉然。美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占全球一半以上,但兩國相處卻不融洽。

202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今天揭曉,由美國經濟學家大衛·卡德(David Card)、約書亞·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and)與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獲獎。

中美敲定年底前舉行領導人線上峰會,外界關注談判桌上的台海、經濟議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日對中國喊話,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堅若磐石的,中國應停止當前挑釁、破壞台海穩定的行為。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6日在瑞士蘇黎世進行長達6小時的閉門會談,雙方在會中達成共識,將在年底前舉行「習拜線上峰會」。

美中蘇黎世會晤歷經5個多小時今(7)日凌晨結束, 這是繼安克拉治和天津之後,中美高層官員的第三次面對面會晤,根據會後美中媒體報導,不約而同都用會議進行「成功」來形容這次面對面談判,但美中關係真的峰回路轉、回暖?從報導細節,看得出雙方仍是各自表態。

美國拜登政府2021年1月上台後,有關貿易戰期間美國對中國貨品課徵關稅問題,仍是兩國爭執焦點。繼美國貿易代表戴琪4日表示,將對中國啟動「有針對性的關稅豁免程序」,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5日宣布,擬重新豁免549類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並就此徵詢公眾意見。

因應氣候變遷危機,多國已宣誓要在2050達到淨零碳排!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今天公布2020年直轄市、縣市政府「永續環境施政表現」,發現各地方政府針對公害防制、氣候變遷因應及國土規劃與環境資源管理,大致表現平平,較少縣市有特別突出表現。

習近平推動的「共同富裕」核心是讓中國社會更加公平,也可能改變社會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