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學者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今天揭曉,由美國經濟學家大衛·卡德(David Card)、約書亞·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and)與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獲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十一日揭曉,由三位美國學者共享,卡德進行的開創性研究顯示,提高最低工資不會導致就業下降,移民到來不會使本地出生的勞工收入減少,挑戰傳統觀念,在總獎金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一八四萬元)中獲得一半;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則因創造了研究這類社會議題的方法而獲獎,將平分另外一半獎金。

負責給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卡德(David Card)以「對勞動經濟學的實證貢獻」得獎,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因本斯(Guido W. Imbens)則因「對因果關係分析方法論上貢獻」同獲殊榮,三位得主「徹底改變了經濟科學領域的實證研究」。

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弗雷德里克森說:「卡德對社會核心問題的研究及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對方法論的貢獻,顯示自然實驗是知識的泉源。」

生於加拿大的卡德是柏克萊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研究新澤西州將最低工資從四點二五美元調高到五點零五美元時發生什麼事,以隔壁州賓州東部數家餐廳為對照組。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卡德與後來過世的研究夥伴克魯格發現,最低工資提高,對受雇人數沒有影響,這個結論與先前其他人的研究相反。卡德後來進一步研究這個主題,最後得出結論,提高最低工資的負面影響很小,而且遠比卅年前人們以為的還要小。

卡德還發現,新移民到來時,本地出生的勞工收入會因而提高,但更早到來的移民收入則可能受負面影響。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安格里斯特和史丹福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因本斯,則因為對方法論議題的貢獻獲獎,他們的研究成果使經濟學者能得出關於因果的確切結論,甚至在無法依照嚴格科學方法做研究的議題上也是如此。

荷蘭裔的因本斯在美國麻州自家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接到通知得獎電話時,他正因為「才剛度過忙碌的周末」而在睡覺,「我接到電話時非常震驚,然後非常高興聽到,我跟兩位要好的朋友安格里斯特和卡德一起得獎」。因本斯說,安格里斯特是他結婚時的伴郎。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副樊家忠說,3人在過去20、30年來,早已是頂尖的經濟學家,且貢獻沒有停下來過,對經濟學發展貢獻很大,獲獎只是早晚問題、「非常實至名歸」。

樊家忠分析,3人對經濟學貢獻,主要是聚焦在應用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例如勞動、人口、家庭經濟學,也針對公共政策進行分析。他指出,過去20、30年來有個很重要的實證革命,由於過去幾十年電腦快速發展,可以收集非常多資料,進而可進行大數據分析,技術上的變革,就衍生出了實證革命。

他說明,安格里斯特及因本斯2人,透過非常細緻的分析因果關係,並大量用數據分析,得出了因果關係的推論,兩人在理論建構上,可說是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對於未來研究給了很多指引及標準,學界後進有很結構化的方向可學習,也能清楚知道如何使用研究方法。

另,卡德則因對勞動經濟學(labour economics)實證研究的貢獻而獲獎。樊家忠認為,卡德的貢獻與前兩人有些區別,但3人一起獲獎也很有關聯性,卡德的勞動研究並非在理論建構上,而是實證研究應用,由於各國勞動市場大不同,每個國家地區都有不同特色,在研究上要花很大功夫,卡德過去在學界就已被封為「始祖級」人物,對於美國最重要的勞動公共政策上,例如最低工時等,有非常深的貢獻。

中研院研究員簡錦漢也強調,3人獲獎絕對實至名歸,其中,安格里斯特及因本斯,利用巧妙的方法,在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上推估因果關係,讓未來研究更加重視因果關係,對因果關係分析的方法論有開創性的貢獻。

簡錦漢說,過去學界在做研究時,往往不是太過嚴謹,兩人在研究貢獻及推廣上,對於未來公共政策的政策評估,將有很大的影響性,將讓後續學界在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視因果關係,且不只是影響在方法,而是整個研究態度都受他們影響,整體來說,在實證分析或方法上,未來研究方法、用的精神,都可依循他們的研究方法,對經濟學來說是很大貢獻。

相關新聞

5月8日,在紐約外匯市場上,日元兌美元匯率下跌,達到1美元兌146.10日元左右,創下約一個月以來的日元貶值新高。...
美中為期2天的瑞士日內瓦經貿會談落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12日表示,取得「重大進展」。彭博12日報導,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將從145%...
美國和中國5 月 11 日以積極的態度結束了這場高風險的貿易談判,美國官員宣稱達成了一項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協議”,...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7日結束為期二日的利率決策會議,會後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