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針對監管規範恐無法僅寄望政府提出,也不能對自身權益漠不關心,培養民眾具備數位公民意識,是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之下關鍵的課題,並透過推動數位公民權,建立防線,捍衛個人自主權,以及將注意力視為個人重要的資產之一。
編按:即將邁入2022年,回顧2021年重要事件,天災與人禍頻傳,尤其新冠疫情已產生深遠影響,而過往帶來的意義為何,整理工商時報匯整一年來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以史為鑑並展望未來。
經濟評論家馬凱撰文指出,先進國家失業勞工潮築成民粹大軍,要求企業、資本回流,縮短甚至切斷供應鏈;川普挑起的美中經濟大戰引導市場走向分割等等,終於止息了卅年前開啟的一場革命。這個世界告別了空前未見的輝煌,迎在前途的,恐怕是一片黯淡。
美國財政部在美東時間十二月三日公布匯率報告,即使美財政部放寬三項檢視標準,台灣仍全部達標,但是美方並未將任何主要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仍維持在「加強觀察名單」之內。我央行公開與美方磋商六大主張,並表示雙方未來仍持續就匯率議題協商。
據《工商時報》評論整理,熱錢湧入台灣年年升高,影響匯率升值,受此激勵,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台人均GDP快追上韓國,長期觀察台灣外匯存底會發現,早年外匯存底多由貿易順差創造的,隨著股市熱絡,外匯存底的主角逐漸易位,熱錢流入比重愈來愈高,順差地位愈來愈小。
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將計畫為半導體提供520億美元的緊急補充撥款,聚焦於半導體及通訊設備的生產與研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指出,此520億美元半導體生產研發資金有望激發出1500億美元以上(包括來自州政府與民間企業的貢獻)的晶片生產及研發投資,進而為美國帶來七~十座新半導體製造廠。
立委家暴案件,延燒民進黨政府網軍治國醜態,對已扭曲的網軍文化,前副總統呂秀蓮公開譴責暴力,並表示加害者是綠營網軍惡棍,希望身為執政黨,對網軍應該有一套自律自清的管制辦法,負起對社會的交代,朝野政黨更應放棄網軍操作,才是國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