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在台灣

據《工商時報》評論整理,熱錢湧入台灣年年升高,影響匯率升值,受此激勵,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台人均GDP快追上韓國,長期觀察台灣外匯存底會發現,早年外匯存底多由貿易順差創造的,隨著股市熱絡,外匯存底的主角逐漸易位,熱錢流入比重愈來愈高,順差地位愈來愈小。

2005年台灣的外匯存底裡,熱錢已占四成,當年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於立法院曾示警:「或許大家認為外匯存底2,537億美元很多,但實際上其中44.3%,也就是1,127億美元是外資流入台灣購買股票的錢,這接近一半的錢是相當不穩定的,隨時來去無蹤。」

外匯存底非常重要,早年台灣外匯存底都是由出口創造的,有了這些外匯存底,我們才可以採購原油、大宗物資及投資所需的機械設備,也才可以從事生產活動。然而,隨著熱錢滾滾而來,外匯存底已然質變。熱錢來,則台幣匯率升值,股市大漲,熱錢走,則股市大跌,匯率狂貶。1990年的台灣,1998年的韓國都經歷過這樣的風暴,奔走呼號,倉皇之情,恍如昨日。

熱錢超越外匯存底

觀察央行統計,近年五年(2016~2021)我國外匯存底逐年升高,由4,300多億美元升至5,400多億美元,其中這個來去無蹤的熱錢占外匯存底比重扶搖直上,2017年升破八成,2020年升破100%,今年10月更升至128%,熱錢的數量已超過外匯存底,這說明我們外匯市場的不穩定度又更上層樓了。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官網

許多時候,我們只觀察外匯存底的規模,而不太注意外匯存底的結構,這會讓我們的推論出現偏差,前些時候,主計總處發布台、韓人均GDP,多數人只看到我們快要迎頭趕上了,卻不曉得追上的原因是匯率,撇開匯率,其實兩國的表現仍在伯仲之間,以2016年7月~2021年10月這一期間而言,新台幣匯率升值15%,而韓元貶值3%,顯而易見,匯率幫了大忙。

我們可以算一下,2016~2021年,我國人均GDP由2.3萬美元升至3.3萬美元,成長43%,韓國由2.9萬美元升至3.5萬美元,成長21%,台灣的成長率是韓國的兩倍,不過,把匯率因素排除,我們成長28%,韓國成長24%,兩者相去不遠,所謂台灣人均所得追上韓國,誠然是拜匯率之賜。

熱錢若撤 恐重傷經濟

也許有人會說,匯率升值正是展現台灣的經濟實力,因此我們仍比韓國表現來得好。沒錯,匯率升貶取決於外匯市場,然而,匯率昔日多由貿易順差、逆差引導,如今多由熱錢流進、流出決定,同樣匯率升值,兩者意義卻有天壤之別,前者反應外貿實力,穩定度大,後者來去無蹤,福禍難料。從近年熱錢占我國外匯存底急速升高看來,如今總體指標容或亮眼,卻不宜太過樂觀。

歷史告訴我們,熱錢湧入一方面讓外匯存底激增,一方面又繁榮股市、房市,極易讓人過度樂觀,待泡沫消退,熱錢退離,一國經濟從股市到匯市無一不受害,1990年的台灣股市崩盤、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皆是如此。外匯存底的升高,可謂禍福相依,不可不慎。

相關新聞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
明年因新《財劃法》上路,釋出近4千億財源給地方政府,歲出入差短約近1,700億,為近十年來新高。卓揆昨在立法院答詢時預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分階段對進口藥品課徵最高達250%的關稅,並要求跨國藥廠在美國市場提供「全球最低價」的最惠國藥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