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日經》報導,美國拜登政府2021年面對的最主要政治課題是超預期長期持續的高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取消了「暫時性」這一表述,至今無法預測物價趨於平穩的時間。通貨膨脹長期化的誤判有可能動搖軸心貨幣美元的信用,也有可能影響到中美兩國之間的抗衡。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施行期限將延長十年至2031年底止,且新增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新劑型製劑,以及創新技術平台、受託開發製造(CDMO)生技代工業等,均納入適用範圍,《工商時報》整理五大重點如下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此次物價上漲主要源於「供應鏈瓶頸」,聯準會誤以為供應鏈的問題短期內就會解決,不認為貨幣政策須要有所因應。央行誤判情勢而遲遲不出手的狀況,令人對照聯想到的,是四十年前爆發的全球通膨。

編者按: 針對福島5縣食品開放議題,引起社會關注,日台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近期表示,維護國民食安是台灣政府的負責,是否開放福島食品,就按照國際與科學標準,他「等待著台灣自己的決心」,他也強調台灣開放福島食品進口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沒有連結。

編者按: 四大公投落幕,反萊豬議題未通過後,不少人都好奇接下來是不是要處理日本核食的問題。繼 22 日傳出政府已經開始研議解禁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的食品進口,引發外界對「核食將來台」的恐慌後,23 日經濟部長王美花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以「開放日本核食對我國加入CPTPP之影響與因應之策」為題,進行報告與備詢。

《日經》報導,日本新型量子計算機最快2030年問世,日立製作所正在開發對將來擴大規模有利的採用矽的量子計算機,日本將通過産官學多方面的嘗試挑戰走在前列的中美。

編者按: 台灣「四大公投」剛結束,結果是提案全數沒有過關,其中反對「萊豬進口」一案,在國內養豬產業前三大縣市,養殖頭數佔全台六成以上的雲林、屏東與彰化,開出不同意票比例分別超過五成。這樣的結果表示什麼?豬農真正關心的又是什麼呢?

編者按: 反萊豬公投雖然沒能通過,但成功引發國外媒體關注。BBC報導指出,外界關注台灣政府是否解禁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日本媒體也分析,這項公投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除福島等核區食品進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