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雲林縣政府日前發函給經濟部,要求納入再生能源的「總量管制」,並且要有統一的審查格式,在中央改進之前,將暫緩核發再生能源發電廠設立同意函。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15日表示,已要求能源署與地方政府多溝通。有業者表示,地方與中央在綠能政策上意見不一致時有所聞,如今衝突浮上檯面,就怕未來產生連鎖效應,令對中央政策已有不滿的地方政府群起仿效,呼籲中央應盡快採取作為,解決地方政府的不滿,避免影響未來廠商的佈局。

歐盟在今年7月26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爭端解決磋商,認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關聯政策有違反WTO的「不歧視進口商品和服務」之基本原則。經濟部長郭智輝11日接受訪問已經表示,磋商小組將朝「打開國產化限制」的方向展開談判。

業界認為,3-3期撤除國產化限制,可能吸引業者延後3-2期之簽約,等到3-3期再重標,而政府可能會設定3-2期棄標但書,否則在解除國產化之外,加上近期普遍預期降息的可能,融資成本亦將降低,開發商具有誘因延後簽約;但亦有不同聲音認為,3-3期時程尚不明確,若延後簽約可能影響得標機會,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確保取得專案更為重要。

參加公司部門到印尼峇里島的團體旅遊,在早出晚歸的緊湊行程中,抓緊幾十分悠閒地躺在環境優美的酒店泳池畔,但衝突矛盾感卻如影隨形。絕美的海灘,疫後生態旅遊逐漸崛起的國際景觀,卻被一個不怎麼環保 永續 的傳統旅館業者霸占。人們要改變生活消費的習慣的確困難,疫後已翻倍的團費價格,並未讓台灣的旅行社、消費者更加懂得如何在受資源、排碳、社會兩極化限制的環境下,選擇更永續的旅遊行程。

種樹容易,但養活很難。企業把廠房屋頂出租蓋太陽能光電,...

經濟部水利署今(10)日表示,台灣正處於氣候變遷的進行式,旱澇交替逐漸成為常態。面對未來更嚴峻的挑戰,水利署今明兩天(9/10、9/11)舉辦2024台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並聚焦「水與安全、環境與發展」進行討論,要從創新的核心理念出發,促進國內外產官學研界的多面向合作。

環境部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碳費費率審議,一般費率起徵價格在300至500元,2031年突破千元以上,對於是否可能造成綠色 通膨 ,身為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的 國泰金控 (2882)投資長程淑芬11日回應,環境部有做過分析,課徵碳費這件事,除非太過極端的價格,否則對總體經濟包括通膨的影響是有限的。

 環境部9日召開第五次碳費審議會,首次對碳定價掀牌,經討論初步建議一般費率區間為300元至500元之間,碳費應分階段式調升,建議到2030年時,費率應達1,200元至1,800元,優惠費率及一般費率最終定價留待第六次碳費審議會再行討論,最慢在10月初可拍板。

進入8月後,日本的超市等零售店的白米和包裝米飯的購買量增加至往年的1.5倍。由於擔心缺貨,許多消費者忙於搶貨。在混亂的背後,有抑制供給、優先維持米價的日本傳統農業政策。可以説現在正是日本重新審視政策的好時機。

環境部日前公告碳費相關的三項子法,宣告台灣邁入碳定價時代,但是,原訂明年(2025)開始實施的這套碳費新制,硬生生的延後一年,形同環境部官員自打嘴巴,今是昨非,毫無政策一致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