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氣候變遷形成極端氣候恐造成環境產業衝擊,為強化台灣氣候預測,科技部支持的台灣區域豪雨觀測與預報實驗計畫(TAHOPE)主要觀察劇烈降雨,科技部次長林敏聰表示,政府將透過編列預算等方式,支持長期研究。

今(2022)年底縣市首長選舉,各式議題與社會行動持續串聯。都市農耕推動團體則拋出「都市農耕政策需求」,呼籲各候選人提出具體政策。自2008年以降,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未來20年更有3/4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裡。「支持農耕是有票的」都市農耕網發言人楊志彬說道。

士林區天母SOGO百貨大門正對著德行繽紛農園。圖片來源:都市農耕網提供

都市人口擴張 城市裡的農耕政策需求 更將是未來重要的社會創新

...

由於午後熱對流旺盛,今天各地雨彈狂炸,雙北、桃園、台中等地發生 淹水 災情。 水利署 表示,預期至6日為止,全台會持續發生局部短延時強降雨,已成立應變小組,並通知地方政府加強警戒。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超過4個月,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日前探討對俄羅斯石油價格設置上限,藉此削減俄羅斯的收入。

我國2050年淨零路徑中,為達到運輸部門減碳效果,設定目標2040年新售車輛100%電動化。

經濟部上周將工業大戶 電價 上調15%,使得電價由原先每度2.63元上漲到2.85元,也讓虧損累累的 台電 公司暫時止血。台電為何虧損?電價調整有何所得分配效果?電價調整和抑制通膨以及2050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有何關聯性?以上問題值得一併討論。

氣候變遷 加劇,農業部門首當其衝, 農委會 主委 陳吉仲 今天表示,升溫1.5度對農業生產是巨大挑戰,糧食價格也會因此高漲,不只影響 農民 、更影響所有消費者,會透過研發耐高溫抗旱品種、節約用水、推動溫網室、拓展農業 保險 等多項調適作為,減緩衝擊。

美國最高法院30日做出裁決,環保署(EPA)無權對現有的發電廠,限制碳排放或溫室氣體的排放標準,這應該是屬於國會的權力。大法官的投票結果為6 票對 3 票,目前的大法官保守派佔多數,投票的結果可能會使拜登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