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美繼續在印太地區角力,大陸海事局近日發布修法公告,要求外國籍的核動力船、潛水器等五類船舶,進入中國大陸領海前先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否則將按相關法規處理。這項措施從九月一日起生效。
編按:中國建黨百年,習近平推出的改革政策,無疑是鄧小平改革開放至今,40餘年來最重要的社會革新,這一系列改革政策與監管打壓,被中國官方媒體評論描述為一場席捲全國的「深度革命」,並警告任何反抗者將面臨懲罰。反觀台灣,如果能夠以更具高度的視野來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困境與改革動機,不只對台灣社會本身能夠帶來深度的反思,甚至還能掌握到中國轉型的機運。
聯合國稱非洲東岸的島國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正面臨「飢荒」困境,當地饑荒現象還是由氣候變遷所引起!馬達加斯加部分地區已經連續4年沒有下雨,導致旱災重創當地、農作物歉收,許多家庭不得不尋找昆蟲或仙人掌來溫飽度日,情況相當慘烈。
氣候變遷衝擊未來的生活環境,愈來愈多人因為氣候考量而不想生兒育女。
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警告說,新興市場無法承受類似2013年「減碼恐慌」(taper tantrum)市場混亂重演,當時美國聯準會(Fed)暗示比預期提前撤回刺激措施,結果引發全球借貸成本飆升。
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表示,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在27日傑克森洞年會上對通膨的描述太過「輕描淡寫」,恐有錯誤解讀這項風險之虞。
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在彭博電視的「Wall Street Week」節目上表示:「他(鮑爾)對通膨的整套論述,都只有平和的那一面。雖然不能保證,但我認為通膨風險比他所說的還嚴重。」
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的演說中重申,現在這波通膨勁揚可能只是暫時的,...
據媒體報導,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7日發表全球央行年會演說,釋出他支持今年內開始縮減購債的鮮明訊號,但未提及Fed可能在何時作正式宣布。他同時也重申近期通膨勁揚應該只是「暫時性」的,但會持續密切關注未來陸續出爐的經濟數據。
德國廿六日舉行大選,將結束長達十六年的總理梅克爾時代,但德國總理並非直接民選產生,而是在政府組成之後,再由聯邦議會投票選出,且這次選舉料將產生最大黨得票率也只有兩成多的分裂國會,影響新政府組成。以下是德國選後可能發生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