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梅克爾時代/70年首見 中央可能3黨組閣

德國廿六日舉行大選,將結束長達十六年的總理梅克爾時代,但德國總理並非直接民選產生,而是在政府組成之後,再由聯邦議會投票選出,且這次選舉料將產生最大黨得票率也只有兩成多的分裂國會,影響新政府組成。以下是德國選後可能發生的狀況。

探索性談判

德國多年來都是兩黨組成政府,但這次極可能出現三黨組閣。三黨組閣雖然在德國的地方議會並不少見,但自從一九五○年代以來就不曾出現在全國層級。

在一般議會政治體系,奪得國會最多席次的政黨,通常會被國家元首推舉組閣。但在德國,所有政黨都可以參與所謂「探索性談判」。

談判的初始階段沒時間限制,也沒有限制政黨分別舉行組閣談判,但傳統上是由最大黨邀請其他小黨談判。

一旦選舉結果公布,組閣談判將立刻展開,各黨將相互探索彼此的紅線,研究是否可能合作。

選舉結束後,廿七日各黨將召開領導階層會議。各黨新當選的議員也將在本周舉行首次會議。新選出的國會須在選後卅天內,也就是十月廿六日前舉行就職儀式。

組閣政黨磋商

如果兩個或三個政黨原則性同意結盟組閣,接著必須正式展開談判,由多個工作小組反覆磋商政策議題。等到所有談判結束,將討論出由哪個政黨負責哪個部會,然後正式簽署厚厚的聯盟協議。

這部分談判也沒有時間限制,同時由即將下野的政府主持國政。結盟組閣的政黨接著推出總理人選,再由聯邦議會表決。

最糟的可能…

根據德國聯邦憲法第六十三條,總理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多數同意而任命。如果無法組成跨黨派聯合政府,總統史坦麥爾仍可提名總理人選,最可能由得票率最高的政黨中選出。

聯邦議會接著針對總理候選人舉行不記名投票,需絕對多數才能通過。如果無法獲得絕對多數支持,可以在二周後再次投票;若仍未獲得絕對多數,則立刻進行第三次投票,只要相對多數即可通過。

相關新聞

對於上週收到川普總統威脅徵收高額關稅信函的大多數國家,尤其是那些經濟以供應美國市場為主的亞洲國家而言,它們幾乎找不到明顯的替代出口目的地。...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展開對英國的國是訪問,下午在國會發表演說指出,歐洲必須在科技、經貿等領域加強投資和合作,強化自身實力,避免對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日韓等14國關稅通知書,台灣不在其中,川普也簽下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包括台灣在內多國獲得更多談判空間...
2025年7月3日,一個註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日子。美國眾議院以微弱優勢,戲劇性地通過了川普力推的3.4兆「大而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