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立法院24日通過萊豬等9項行政命令表決,萊豬確定於明年元旦開放進口。民間方面,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表示,會維持原先承諾,全台近 150 家進口豬肉業者,絕對不會進口萊豬;全台四大量販業者,家樂福和愛買、超市業者全聯及美式賣場好市多,也均重申目前沒有計畫販售萊豬。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以社會企業家為職志,近年積極投入推廣「王道」理念與思維。29日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王道的精神就是要追求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如此才能永續。就連個人或組織的理財,也要充分發揮王道精神,考慮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才能找到創造價值的空間。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加速了數位轉型趨勢,也讓科技巨頭牢牢掌控著數以十億計用戶的生活,然而一場全球反壟斷風暴正在醞釀當中,美國科技巨擘首當其衝。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政府已規劃至2027年長期電源開發方案,供電無虞。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全球因此來到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轉捩點上,也讓2021年的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對此,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參加安本標準投信與《天下》雜誌共同舉辦〈全球變局 經濟前線〉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提出明年的趨勢展望與投資對策。

《工商社論》指出,1980年代末期及1990年代,政府積極推動重大公共建設、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強化社會福利制度等重大政策,造成政府支出過度且快速膨脹;再加上擴大租稅減免範圍,以及稅收成長減緩甚至停滯,使得政府財政由平衡轉為赤字,債務不斷累積,財政健全已難企求!

綜合媒體報導,台灣櫃檯買賣中心週二指出,低利環境有利企業發債籌資,本地公司債與金融債今年發行規模已突破1兆台幣,預料明年仍可望維持充沛發行動能。

歐盟和中國即將達成各方等待已久的一項商業投資協定,其背景是布魯塞爾方面尋求讓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有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