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五月中旬台灣新冠疫情延燒以來,已陸續收到美日捐贈的疫苗,相較於美日兩國捐贈的疫苗全數到貨,台灣採購的國際疫苗卻僅零星來台,甚至無法確定到貨時程,到底疫苗採購過程出了什麼問題?在變種變毒肆虐全球,各國開始超前部署取得追加疫苗時,台灣政府該如何取得先機?

編者按: 疫情延燒,新冠疫苗為全民關注焦點,網路上真假訊息不斷,日前媒體報導「mRNA 疫苗技術發明者怒了 後悔打了莫德納」的訊息,目前已被國外查核媒體認證訊息不實。到底疫苗的技術為何?對人體是否有害?以下為整理報導。

受到美國聯準會鷹派訊息打擊的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可能很快恢復創紀錄升值,因為市場預期,發展中國家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速度可能超過美國。

美國聯準會無預警釋出提早升息的鷹派訊息,投資人如驚弓之鳥,美國道瓊指數上周五大跌533.37點;對此,中央銀行示警,若聯準會政策提早轉向致全球金融情勢急遽緊縮,恐重演2013年國際資金撤離新興市場的「縮減恐慌」,不僅將造成國際金融市場震盪,更將進一步打擊新興經濟體。

隨著消費者物價大幅上揚,全球央行官員必須努力抗拒升息的誘惑,但房地產榮景可能使這個任務更加艱鉅,挪威央行已表示,將調高利率以抑制房價高漲,而此舉可能促使他國央行跟進。

美國聯準會(Fed)16日例會曾討論縮減購債議題,並暗示將提前升息,為股債匯市掀起動盪,道指全周甚至重挫3.5%,寫下2020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然而聯準會的一舉一動預料將繼續牽動美股走勢,包括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內的多位央行官員本周將發表談話,還有聯準會重視的通膨數據,都為市場關注焦點。

編者按: 台灣三級警戒從兩週、四週延長到六週,目前看起來解封還未見曙光,疫情打亂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而除了要加強防疫外,專家提醒也要預防可能衍生出來「心理健康」問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疫情所會引發擔憂和壓力,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族群就是年輕人、婦女。而政府對「通訊心理諮商」設下了一堵高牆,讓心理治療所、諮商所無法及時提供服務給民眾。

編者按: 高端疫苗日前完成二期臨床解盲,證明其疫苗安全性,並正式向食藥署申請緊急授權(EUA),不過食藥署提出的緊急授權條件中,以「免疫橋接」方式衡量其保護力。此舉也引發爭議。美國FDA也表示目前無法對免疫橋接的方式,有任何官方回應,而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教授近日則表示,國產疫苗仍應做三期才能確定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