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綠盟今舉辦「台灣如何邁向淨零轉型論壇—Team Taiwan 怎麼走?」論壇,專家及環團多認為應說清楚碳費價格並逐年調漲、取消優惠費率,若要維持優惠費率,就應有高碳費。

連日 高溫 ,加上民營電廠故障破管的突發事件,再生能源發電表現不如預期,備轉容量率差點跌到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迫使 台電 十八日啟動今年第二次需量競價措施,但台電表示,鋒面到來氣溫降低,預估下周用電負載也不會高於本周。

行政院第二階段組織改造修法去年拍板,預計推動6部會組織改造,新增設的三級機關部分首長可能會採用常務及政務雙軌制。對此,有在野黨立委質疑,採用雙軌制會導致政治酬庸增加、破壞文官體制,甚至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況

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第一季GDP年增率優於預期,主要來自消費回升,第一季消費最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6%,貢獻率相比去年全年大幅提升,是經濟「三駕馬車」中拉動經濟成長的主力。

ChatGPT時代來臨, 金管會 三管齊下迎戰,一、著手蒐集各國對AI立場與規定,評估AI風險和研議法規調整,並就銀行個資保護控管機制納入金檢,防堵客戶個資外洩,二、關注AI 資安 風險,一旦有資安缺失將加重資本計提、拉高存保費率等,三、確保弱勢族群受惠 金融科技 發展。

環保署上月底宣布將於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成立氣候變遷局 ,但今(18)日宣布廢止氣候局規劃,改成立氣候變遷署籌備處。

繼鴻海、和碩、仁寶、英業達、緯創等業者都已陸續落腳越南,廣達揮軍越南後,台灣六大電子代工廠越南布局全員到齊。

通縮之爭仍未停歇,向經濟學家討教,有三個預測,首先是通縮不會得到官式認定,自1988年搶購風潮以來,當局即將通膨立為鬥爭對象,但35年來一次也沒有認定過通膨,通縮也是一樣;其二,通縮問題是無法否認,但這次通縮真是非典型性的,但其結果是有殺傷性的,那就是衰退的風險。理論上大陸經濟應進入復甦周期,但現實中大陸經濟還在萎縮甚至可能出現衰退。其三,政策定變。大陸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會反射出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經濟會的判斷和決策。人大閉幕一個多月,新班子在沿用李克強的調控思路,4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李強極可能提出新主張,但那主張是什麼,政策如何變,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