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除了可以讓屋頂增加隔熱,同時增加綠電供給等,未來從源頭結合建築設計,避免二次施工,提升建築美觀。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得以確實有利於生物多樣性、是否可以惠益原住民的做法,實可謂為德不卒,且有政府帶頭漂綠之嫌。目前林務局積極推動之林業多元生產、殘餘木料運用,亦缺少惠益共享與生物多樣性的監管機制。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數據顯示,高齡者臥床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提供足夠長照服務,才能保護國民不被長照打垮人生。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促進法於2020年正式上路,並明定不得年齡歧視,但如就業保險法設定高齡者不得投保,有專家認為,不只要修正就業保險法年齡上限,其他如勞動基準法的65歲強迫退休、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明定65歲辦理屆退也要討論,否則恐皆違反憲法保障工作權意旨。

早在五六年前,工商界就提出台灣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當時我就提出,五缺問題固然嚴重,但其實台灣還有「第六缺」,才是掐住經濟發展的咽喉,那就是缺乏穩定的 兩岸關係 。

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內政部組織法」、「內政部消防署組織法」、「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組織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組織法」四項組織法案,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歷經五度叩關、十三位部長接力,長達二十五年的組織法案終於完成立法,內政部組織調整終於全面到位,「這是國家內政治理的新里程碑。」

內政部指出,組織調整後,內政部本部分設八司、六處、一中心,將強化地方自治、促進政治參與、保障宗教自由、優化生命禮儀、健全租賃制度與土地管理、...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