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蔡英文總統今天接見第15屆「國家卓越成就獎」、第6屆「國家傑出執行長獎」暨第39屆「國家傑出經理獎」得獎人。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撰文指出,東協不跟進譴責與制裁俄國入侵烏克蘭行動可能原因,不僅是因其與俄之間地緣政治、經濟、外交等深厚利益,也是因在中國崛起與美中爭霸下,俄羅斯已微妙地成為東協另一個可藉以「平衡」對外關係的力量。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表示,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不能脫離實際,搞運動式降碳。

工總理事長王文淵指示工總六個月內提出產業對政府改善能源政策的建言書。

綜合媒體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報告,直接對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部署。一系列務實舉措,釋放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在房地產穩才能經濟穩,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是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一項固定安排。習看望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這兩個界別的工作領域,都是“國之大者”,都有“為大國築底”的屬性。習更提到要守住三個「底」─底氣、底線、托底,確保中國穩中求進。

中國官媒《人民網》報導,習進平表示,中國將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更強調中國人民民主過程不僅有完整制度程序且有完整參與實踐,實現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方位的民主,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綜合媒體報導,習近平尋求前所未有的第三任國家主席任期,近期大陸全國人大會議對中美關係表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應該成為新時期中美正確的相處之道。對面台灣問題,仍以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是中國同所有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