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總統賴清德26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拍板研擬兩項國安行動方案,其中一項內容為在未來8年編列1.25兆國防特別預算。行政院27日宣布,已通過由國防部提出的《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共將編列上限1.25兆元特別預算,在未來8年、即2026至2033年期間,籌獲符合防衛作戰所需的武器裝備,以應對中國灰色地帶襲擾與軍事作戰等新興威脅,後續將送交立法院審議。

金管會最近幾年積極推動永續報告書的編製。去年公告規定,所有的上市、上櫃公司,必須在今年8月底前申報公告永續報告書。上周四宣布,明年開始要做「ESG評鑑」,對1,915家上市、上櫃公司在E(環境)、S(社會)及G(治理)的表現打成績。

當COP30決定在亞馬遜雨林旁舉行的那一刻,世界其實已經意識到,這場會議註定成為一個象徵。外頭是潮濕悶熱的雨林、正在失去生物多樣性的地球肺;河岸停泊著卻是一艘艘豪華遊輪,裡頭冷氣強勁、美酒佳餚排碳足跡不知凡幾。真實發生在11月中旬巴西貝倫的會議現場。這種反差的彆扭之中,COP30給世界敲響了一記強烈的警鐘:全球已經從「承諾時代」正式跨入「落實時代」。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直言如果要在創新領域成為重要角色,台灣不能只靠硬體實力,軟體、架構都需強化。目前最大的挑戰仍然是能源,如果能源供應韌性不足,產業前景會面臨不確定性。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正在巴西舉行,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等組織昨(18)日發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2026版,台灣從去年60名微幅進步一名至59名,在64個國家中位居後段班,屬於「非常差」(Very Low)等級。這份包含64個國家的評比將丹麥列在首位,接著是英國與摩洛哥,而石油國家敬陪末座,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及美國,中國大陸則是54名。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日前在本屆氣候峰會(COP30)上提出報告,顯示因極端高溫,2050年降溫與製冷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估會達到72億噸,與2022年相比將近翻倍,成為新氣候危機。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今(巴西時間18日下午)透過預錄影片在峰會綠區發表演講,宣示台灣對抗全球升溫不落人後,正在研擬「冷卻行動計畫」(CAP),要透過提高設備節能效率等方式,減少冷卻產生的碳排。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OPEC產油國組織以及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本週均發佈了月石油統計數據。他們對2026年石油需求的預測出現分歧,差距達180萬桶/日,相當於法國的石油消費量,創下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