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灣當前所面臨的課題當中,氣候變遷絕對是個大課題。兩個理由可以支撐這種觀點。首先,台灣當前發展型態下,溫室氣體的排放仍然趨勢向上,而且沒有穩定下來或受到控管的跡象,台灣對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具有高貢獻的。

台大土木系李鴻源教授指出,莫拉克颱風不會是讓國家防災機制全面啟動的第一個颱風,以國際級的國家防災應變能力而言,台灣欠缺長期以來的國土監測、災難預警預防、事故發生的緊急應變措施網絡、災後重建的社會心理輔導與民生支援;而這些需要長期耕耘與寂寞相伴的第一線工作性質,在世俗眼光下難以被看見與鼓勵。莫拉克不會是最後一個莫拉克,我們只是在向苟延殘喘的虛擬安全提款。

李鴻源教授無奈苦笑說:「毎當國家重大災難發生我只要拿出歷年的數據圖表、...

為打造新北市的永續水環境,新北市政府開始著手進行20年的永續發展規劃,以治水、透水、淨水、親水為目標,打造永續發展的流域環境。為能瞭解市民需求,在2011的上半年,以新北市三大流域:1.新店溪、2.大漢溪、3.淡水河主流域及基隆河為範圍,陸續舉辦三場流域工作坊暨局長座談會,廣納市民的水環境願景,共同勾勒水環境願景。

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的過程,除了要求公部門的變革外,更要求民間的溝通參與。在民間公共溝通部分,...

那時候世界衛生組織駐台代表提議,台灣是不是應該向聯合國國際開發組織UNDP申請經費做水污染防治,當時公共工程局的局長是王章清,所以由他出面,擬定計畫,向聯合國國際開發組織申請補助五十萬美金,台灣也補助五十萬美金,在民國五十七年底五十八年初,開始進行規劃,於行政院經合會底下成立「台北區衛生下水道規劃小組」;聯合國也聘請了美國CDM顧問公司來進行協助,主導進行淡水河整體環境、水環境污染的改善規劃,整個工作開始。

環境資源部將在2012年設立,整合水利、林務局和國家公園事務,相關機關將面臨轉型陣痛的考驗,在整合過程中是否能真的達到民眾預期,或是面臨更多嚴峻挑戰?

過去環境、生態系、森林、水土保育、河川溪流、野生動植物、棲地等業務工作,分散在不同部會不同機關,不僅各司其位,難以整合,相關保育行動的推展更顯得零碎而缺乏效率。從組織再造而論,環境資源部的規劃者及被調整者,都要清空原機構立場與本位,才有可能以構出宏觀且可行的未來格局,...

會議名稱:行政院組織再造
時 間: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三日(星期五)下午五時
地 點: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台北市大理街132號)

議 程:

一、宣布開會

二、與會人員
余範英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邱文彥副署長/環保署
於幼華教授/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李永展處長/桃園縣城鄉發展處

三、討論項目...

從因應氣候變遷開始
身材高大、聲音宏亮的李鴻源,一坐下來開門見山地就說:「要治水,先從因應氣候變遷和國土規劃開始吧!」翻開手上的資料,李鴻源提到,全球海平面及溫度不斷上升,且上升的速率在過去一百年中也不斷地加快(未來一百年將有更急遽的變化),預估到了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1.8~4.0℃,而海水位也將上升10~20公分,甚至可能達到59公分之多。這,就是活生生地在我們眼前發生的氣候變遷。然而,目前臺灣的治水措施,...

五都選舉完畢,台灣的地方體制將自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出現新的改變,現有兩個直轄市,未來則有五個直轄市,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前研考會主委葉俊榮受訪指出,五都形成,創造出五都與其他縣市的兩極。未來其他縣市如果沒有再升格,勢必要進行合併,唯有使大家都變成直轄市,即能自然達成廢除直轄市的均衡發展目標。

問:五都選後,新的地方制度即將開始運作,你如何看待新制的條件與限制?

葉俊榮:原本我們的政府組織,在中國時期,就有省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