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馬丁•沃爾夫:銀行業是政府的一部分,卻僞裝成民營部門。必須徹底改革銀行,才能符合它們是公用事業這一現實。馬丁•沃爾夫提出改革的四點忠告。
台灣出口及外銷訂單連6降,除了因國際景氣不佳,可能更值得關注的是源於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因素。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
現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充滿政治因素,被牢牢嵌入美中戰略競爭框架中。至此,舊經濟模式被打破,全球經濟將時常承受各種不定性考驗,新經濟又會呈現什麼狀態?
鋒面來臨,拚水庫解渴。 經濟部 今(25)日表示。今天即將有春雨鋒面到來, 水利署 為把握此一時機,已在各大水庫集水區準備好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從北部翡翠水庫一路到南部曾文、 南化水庫 ,都準備好地面增雨、高空焰彈雙管齊下,力求向老天多要一點雨並下得更精準,增加水庫水源。
同時水利署持續趕辦新竹及高雄緊急海淡機組、抗旱水井等各項抗旱工程。水利署指出,目前「...
台灣交通遭批評為「行人地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今天召開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公聽會,與專家學者就工程、執法、教育等面向進行討論;羅致政說,他正研議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盼吸取各界意見讓法令更全面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