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海洋越變越熱,導致中國沿海降雨增多。1項國際性的研究發現,過去36萬年來,中國東部發生的季風雨增加與海水的熱含量提高有關。專家也提醒,如果人類持續製造溫室氣體讓地球 暖化 ,不只海水溫度越來越高,還包括出現暴雨及海洋生態系統破壞。
為因應蔡英文總統提出的「二○五○淨零排放」遠期目標,民進黨政府認為二○一五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溫管法)所規定的 減碳 目標過於保守,而由 環保署 進行修訂,推出更為積極的減碳法規,並將法案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業經行政院會通過,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
台灣2009年起推動碳 足跡 標籤,但至今僅核發1240件產品,效率不彰,立委要求檢討, 環保署 表示,過去沒有母法規範,因此碳足跡標籤政策為鼓勵性質,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若修法通過為「 氣候變遷 因應法」後,將有母法可強制要求。
一項調查顯示,去年全球對氣候變遷的擔憂不增反減,只有不到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在未來20年可能對他們的國家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
俄烏戰爭已持續超過半年,歐洲多數國家追隨美國腳步,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大幅減少,甚至停止向俄國購入天然氣,此舉連帶造成化石燃料價格在國際市場不斷飆升。影響所及,向來倚賴俄氣的歐洲,在俄國輸歐的「 北溪 一號」與「北溪二號」兩條管線確定無法供氣後,今年冬天的能源供給不僅面臨嚴峻挑戰,更已出現長期性的能源危機。
我國空氣品質標準長期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且近年台灣空品平均值早就達到法規要求,明顯有加嚴空間,環團、朝野立委昨舉辦記者會,呼籲參考WHO指引重訂空品標準。
老舊機車換購 電動機車 產生的 碳權 憑證,已在竹科交易, 環保署 今天表示,淘汰燃油汽車換購 電動車 或油電混合車,最快明年也能發放碳權憑證並有交易平台,但減碳效益及合理交易金額,仍在估算中。
2022年台灣國際水週於10月15日圓滿落幕,本屆展覽以「水再生循環」為主軸,展出廢汙水處理與回收再生、海水淡化、智慧水務監控與管理等設備與解決方案,吸引來自水利、半導體、電子、化工、建築等產業專業人士前來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