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擔任副召集人,他昨日說,每一項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方法都有優缺點, 這個委員會將以理性的態度來討論,並會考慮到社會接受度;至於「去碳燃氫」技術,至少要3、4年後才會被應用。
環境部將於5日召開第四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據了解,碳費委員間目前有一個共識、四個爭點,此次可望首度觸及費率深水區,同時也會提出不同費率情境下的減量成效及衝擊影響評估。
美國總統大選4個多月後投票,將代表民主黨的總統拜登、共和黨的川普近日辯論表現令人搖頭。有選民說,2人都沒資格領導美國,感嘆沒有好的選擇,只能投「比較不差」、「稍微好一點」的一方,防止另一方當選。
外界質疑部分光電案場對環境產生衝擊,然現行卻僅規定位於重要濕地的光電系統必須進入 環評 ,引發爭議。環境部今預告修正法規,增訂太陽光電位於國家公園、 野生動物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特定農業區之農業用地、公有造林地等環境敏感區位,及在山坡地設置裝置容量2萬瓩以上,或面積15公頃以上應實施環評。法規預告期60天,預計年底上路。
由於美元廣泛走強,日圓兌美元28日盤中貶破161日圓兌1美元價位,為1986年來首見,引發市場關注東京當局干預匯市的風險。日本財相鈴木俊一旋即表示,將採取「適當」舉措回應匯市近來的波動,並表示最高外匯事務官員7月底將由三村淳接任。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被認為有利前總統川普選情,帶動美元走升。根據彭博資訊報價,日圓匯率28日盤中貶0.3%,報161.27日圓兌1美元,為1986年來首度貶破161日圓整數關卡。...
科法斯1月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3%,4月調高至3.3%,6月維持3.3%的預估不變。科法斯並分析指出,台灣經濟面對五大風險,包括兩岸政治關係、兩岸經濟關係、對大陸直接投資下降、長期經濟挑戰及能源安全問題。科法斯北亞區經濟學家譚俊譽(Junyu TAN)表示,今年以來,台灣經濟內需平穩且外銷回溫,整體呈現由「外冷內溫」轉化為「內外皆溫」的格局。
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28日表示,呼籲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應當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攜手共進,中方並將設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更好地支持「全球南方」合作。
環境部 近日發函給相關政府單位,指部分樹種被證實會釋放異戊二烯(Isoprene),因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 空氣品質 ,其中有15種樹種,如烏心石、肖楠和楓香等本土樹種,建議避免選擇種植,引發爭議。環境部昨晚間也緊急聲明澄清,強調並無公告禁止種植,近日也將邀集 農業部 林保育署、林業試驗所及學界人士討論,今天再說明日前發布的非公告,僅是研究計畫,但也提及減少汙染源已進入錙銖必較階段,除要求傳統的固定汙染源、移動汙染源減量,對於生物源可能的影響也會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