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依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今年8月最新的AR6報告,其明確指出的是氣候變遷對於地球人類的影響已經達到紅色警戒(Red code for humanity)的程度。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訪中行程或有重大進展,消息指出,中國計畫將2060年碳中和目標大幅提前至2050年,並承諾停止投資國際燃煤項目,未來幾周將是凱瑞氣候外交關鍵期。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世界各國多開始管制溫室氣體排放,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稅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陳文孝表示,全球許多大型企業要求旗下供應鏈加入碳排放考量。為強化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和競爭力,建議企業可先將短期目標放在降低歐盟邊境碳稅對台灣出口產品的影響,而中長期目標則著重於發展架構完整的低碳產業鏈。在建立碳交易機制方面,可參考中國大陸的發展經驗。
聯合國旗下的世界氣象組織調查1970至2019年發生過的災難,是有史以來針對極端水文與氣象造成死亡與經濟損失的最全面性調查。
農委會甫預告修正的「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第二條之一,將由過去函釋改以明文入法,規定回填土不可為廢棄物或其他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之物質,以免污染農地與地下水。
行政院昨裁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應明確納入2050淨零排放目標,環團多半表示肯定,但行政院現在只喊目標,尚未提出更明確的減碳政策工具及完整構想,應該立即送出院版草案以供檢視,且除了2050以外,也要同步修正2035、2040等中短期減碳目標。
近年來,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各地頻傳重大天災的緣由,相關損失的嚴重程度和影響時間的不確定性,亦成各國經濟與金融風險的來源。
環保署表示,將明確把二○五○淨零排放寫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中,近期草案就會出爐,努力趕在九月前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