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民進黨強推大新竹合併升格,將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引發朝野戰火。
環保署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草案修法,本周舉辦三場民間研商會,昨為最後一場,環團及法界要求納入「公民訴訟」條款,未來當政府怠惰不作為,民間才能有監督工具。環保署表示,將進一步思考如何具體落實,願意研商討論。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新增廠商減碳排資格要件。
環保署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條文從34條擴增為57條,確定納入我國減碳長期目標為2050淨零碳排,將可對直接排放或間接排放源徵收碳費。
根據北市主計處統計,台北市今年1至11月降水日數計107天,較去年同期減少24天,減幅達18.3%,但降水量為1854.5毫米,較去年同期增加296.7毫米,增加19.1%。
全球氣候異常下,2021年初臺灣本土遭逢嚴重乾旱,不僅全臺水情吃緊,連高科技產業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也面臨用水供應斷層的窘境。
此時歐洲正努力應付史上最糟的能源危機之一,德國卻仍將按照原定計畫,準備在年底前關閉半數核電廠,此舉恐進一步加劇歐洲能源短缺的壓力。
針對上周六公投結果,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表示,人民再次用選票表達了對於核四安全的疑慮且是四個議題中同意與不同意差距最大的,也讓朝野都能夠了解台灣能源已經沒有退路了,積極建構再生能源將是最快速且能補足企業對綠電需求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