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二○二一年是台灣能源發展關鍵轉折的一年。其一,蔡總統宣示的「二○二五非核家園」,期程正好過半;其二,今年起核能發電比重將降至十%以下;其三,經濟部正式承認,二○二五綠電確定達不到蔡總統要求的廿%目標。
美國阿拉斯加州冬季通常寒冷刺骨且會飄雪,但今年卻出現不尋常的暖冬,白天氣溫上升至逾攝氏15.5度。
環保署預告,除補助民眾淘汰老舊機車每輛2,000元外,若車主再購換新電動車,則可獲減碳憑證,每張減碳憑證價值至少約1,000元。
針對全球國企業都面臨的減碳問題,野寶董事長林柏維表示,「不應再拿環境的成本,來降低工廠的生產成本」,減碳確實需要盡快的進行,但具體作法上,他認為,品牌廠與政府帶頭做。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對於企業是否「漂綠」的疑慮聲浪也隨之而起。
面對氣候變遷,各國均開始推動企業進行減碳之相關法令。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莊植寧表示,氣候變遷法令不僅是法規遵循議題,台灣企業更應關注供應鏈、產品競爭及企業永續經營。
智慧建築的減碳對台灣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極為重要。
在網路搜尋「氣候」兩字,會發現「氣候變遷」及「氣候峰會(COP26)」已成為熱搜關鍵字。不論是政府、勞工、消費者及投資人決策都聚焦於去碳化行動,世界各地的立法者,也紛紛認同「稅收政策」將在影響民眾及企業對環境的衝擊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