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基金會與豐田國小的淵源來自於方穎豐校長,基金會與方校長結緣於2008年映像公與義《我們的孩子》紀錄片,片中紀錄台東泰源國小與台北民權國小孩子的生活片段,呈現城鄉差距、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而時任泰源國小的方穎豐校長全力協助紀錄片的拍攝。之後方校長調任至豐田國小,2012年兩廳院圓夢計畫剛好到台東藝文中心演出,那場演出基金會便透過方校長邀請豐田國小的孩子觀賞表演[1]。在四年後2016年的今日,圓夢計畫再度來到台東,基金會持續與方校長聯繫,...

今(2016)年,是聯合國邁入2030永續發展議程-「改變我們的世界」的起始年。去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以五個P(人、地球、繁榮、和平、夥伴關係)為重點領域的十七大永續發展目標,並發展監測架構,透過全球合作與落實政府責任,從積極面因應國際經濟、人口與環境之挑戰,邁向沒有任何一個人被遺落在後的美好未來。

據內政部2016年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2.5%,國發會推估於107年將超過14%,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快速進入老年化社會,...

今 (105) 年至今,環太平洋地震帶頻頻發生強烈地震,除了0206美濃地震造成台南地區重大傷亡外,日本最近發生熊本地震,東加王國和厄瓜多也發生強震,尤其近日台灣地區仍不時發生有感地震,使識者十分憂慮台灣在地震方面因應的能量和準備恐有所不足。在另一方面,土壤液化、斷層和其他地質災害等形成國土發展重大威脅,也引起國人高度關注;但《都市更新條例》之修正,在立法院協商年餘仍遭阻滯,「公辦都更」又有頗多質疑。有鑑於此,本次專家會議之舉辦,...

過去因無上位的國土計畫法,先有都市計畫、再做區域計畫,國土規劃較無章法,違建濫墾、開發圈地或浮濫徵收久為國人詬病。《國土計畫法》施行後,確立其最高指導原則,地方將依據四大功能分區建立其國土規劃,並在六年後取代現行區域計畫。

然而,《國土計畫法》只是第一步,後續須持續研訂許多配套子法,相關機關之協調整合都須強化,民間團體也須監督政府國土計畫的施行。有鑑於此,本次專家會議之舉辦,期望能透過資訊公開之方式,讓各方了解當前本法的準備情形,...

近十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環境負擔益見沉重,綠色永續的價值普遍受到社會重視。多年的行政治理,習以發展經濟為重,在政黨政治角力下,對新價值態度反覆,核能除役及廢核爭議不休,永續議題多流為政客操弄,新能源、再生能源開發亦因而遲緩。政府在社會環境變遷及國營事業民營化,電業市場競爭日劇的過程中,台電身為國營事業,各界對經營效率有所期盼時,績效不彰虧損連連。又於政院提出油電雙漲,在溝通不良,媒體與民眾諸多置疑下觸礁,台電曾幾何時己輝煌不再,挑戰不斷。...

兩岸過去成功經濟發展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改革、開放。具體的說,改革是手段,開放是目的。市場開放後才會有國內外的物流,接著有人流、金流與資訊流。更廣泛的看,國內事、物開始受到外來事、物的衝擊與影響。若能力求汰蕪存菁,去腐生新,一定能立竿見影,看到成效。

活動介紹:

歷經三波改革仍未改善民眾對國會的觀感,值此新國會上任,而第三次政黨輪替的新政府上台之前,社會各界對於國會改革之期待益深。

究竟國會制度改革的問題意識為何?又追求的目的何在?實有釐清之必要,否則難得之改革契機將可能侷限於顯性、短期的制度問題,而忽略隱性、長期的結構缺失,若導致國會法制的系統連鎖效應與預期效果相悖,反減損未來進一步改革的動能,故必須對於整體憲政體制進行全局性的觀照與思考,以免見樹而不見林...

韌性城市的概念是從1980年起逐漸應用的災害管理,災害的原因我 們稱它為脆弱度,1990年到2000年,覺得脆弱度不夠,開始談韌性,面對災害是否能因應,是否能迅速恢復,回復力有多少能量,許多條件必須建構,如社會的韌性,與社會資源的建構,是一個災難前到災難中,再到未來的韌性成長過程,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環境變動,外力干擾下,人類存續再生因應的最重要課題

試論邁向韌性都市的未來方向與策略

前瞻的都市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