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家長正面對史上最願意親近父母,卻最不快樂的一代。在衛福部「一○七年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有百分之六十七點五的少年表示「與母親感情融洽經常聊天」,與父親也有百分之五十五點六。但他們也是史上自殺率和憂鬱症比例最高的一代,衛福部統計,二○一九年的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及三十歲以下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都創下歷年新高。
全球各國陸續接種疫苗,但因疫苗產量仍未足夠,出現延遲施打第二劑,以提供更多民眾接種第一劑,或是維持標準2劑施打間隔天數的爭議;日前指揮中心決議,為了拉大覆蓋率,首波來台的11.7萬劑AZ疫苗,將先提供11.7萬名醫護施打,也就是一人先只打一劑。台大公衛學者指出,國際研究顯示,擴大施打單劑作法雖可讓更多人接受疫苗保護,但反而容易加速病毒變異。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2年台灣總生育率將再度低於1,儘管生育率如此低迷,投入婦產科的女醫師卻越來越多。兩位女性婦產科醫師指出,提高生育率的關鍵並不在補助產檢、發育兒津貼這些「給寶寶」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觀念必須翻轉:別再弱化孕婦、別再強求孕婦為某些難以預期的風險負責、努力追求性別分工平等,並認知到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女人的成就也不該被限縮在母職。
歐盟計劃本月推出疫苗護照方案,讓接種過疫苗者能恢復旅行與人員流通。除歐盟核准疫苗外,俄、中等僅獲得部分國家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也擬一併認可。又中國已搶在全球各國之先推出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形同在後疫情時代,率先制訂「疫苗護照」的遊戲規則,企圖心不言可喻。
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積極展開跨國合作,除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車用設計研發,同時與日本及澳洲研究單位合作,投入前瞻的量子電腦相關研發。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今年預估生產疫苗30億劑,以達群體免疫的70%接種率估算,全世界要2022年底才能達標,但如能增加疫苗生產量,就能縮短時間並提早解封
台灣3月4日取得首批11.7萬劑AZ疫苗,正在進行檢驗封緘程序。疾病管制署3月5日第五次新冠肺炎線上研討會,透露新冠疫苗接種三階段規劃,預計今年6月起開始65歲以上長者接種,9月全面開放到最後一類實施對象。民眾會拿到接種記錄卡,也可透過健保署的「健康存摺」app查看接種紀錄,疾管署也已規劃接種記錄卡,並將推出「Taiwan V-Watch」app,透過LINE及雙向簡訊追蹤疫苗副作用。接種後的不良反應監測,將採取被動、主動雙軌並行。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台積電今年將招聘9,000人,規模創歷史新高。台積電去年已增聘約8,000人,目前在台灣擁有約5萬名員工,換言之今年員工規模將提升約18%,預期新招聘人手將負責5G智能手機高性能半導體的需求及開發方面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