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都決心讓通脹重新受到控制,這對未來的政策和經濟可能會意味著什麼?
中華經濟研究院本月一日,公布上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和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 NMI )同步下跌,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指出,全球環境、庫存壓力、俄烏戰爭三大原因,凸顯製造業對於景氣緊縮特別謹慎、保守,第四季景氣可能比原先估測的「再悲觀一點點」。
颱風逼近,基隆北海岸地區水荒可望有解,水利署提醒,由於久旱,土壤乾燥,可能會造成自來水原水濁度上升。
依國家發展委員會「 2050淨零碳排路徑 」規劃,我國預計在2030年達成市售電動機車占比35%,並於2040年包括新售小客車一同全面電動化。而由電動機車相關業者組成的「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則在今(1日)發布「2022台灣電動機車產業政策建言書」,針對電動機車目標提出2030年先達成50%,同時也鼓勵地方政府制定比2040年更早達標的時程。
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主要是疫情反覆、執行嚴格的防疫政策,加上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大陸官方雖一再祭出振興經濟的刺激措施,但效果有限,改革開放經濟路線內在矛盾浮現。
全國工業總會昨(31)日發布「大陸疫情及封控對台商影響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有近八成大陸台商不論是訂單還是利潤都受到衝擊,且有超過六成台商表示將「增加大陸以外地區投資」,更有近一成台商表示,因封控影響,考慮將產線自大陸遷出。
颱風軒嵐諾來勢洶洶,可望帶來豪雨緩解基隆地區旱象,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晚間表示,除加強各地水情監控外,也對所轄水庫設施完成防颱整備,盼達成有水無災目標。
牽動中共政壇未來五年權力布局的中共20大時間敲定,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決定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20大),並於10月9日先召開中共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19屆七中全會)。也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繼續第三任總書記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