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需求疲弱,續拖累台灣出口,庫存去化週期與新訂單數將是關鍵!

在全球陷入通膨-升息軍備競賽時,終端需求被壓抑,導致企業向中上游廠商拉貨力道減弱,連帶使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蒙受衰退的陰霾。疊加市場預期企業庫存去化的週期在明年年中才會完成,目前來說,觀察去庫存的速度與新訂單增率,是判斷企業成長動能的重要指標。
不敵全球經濟受通膨、升息影響,十月外銷訂單年減百分之六點三,連續兩個月出現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指出,以目前狀況來看,今年第四季訂單金額要高於第一季的難度相當高,因此今年恐出現第二、三及四季都比第一季表現還差的現象。
統計處昨表示,雖然因國際品牌智慧手機新品效應、新興科技應用、數位化及雲端資料處理需求延續,但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影響,終端需求走弱,客戶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加上去年同月基期較高,十月外銷訂單五五四億美元,年減百分之六點三,且較上月衰退百分之九點一。
統計處預估,十一月外銷訂單預估同樣不樂觀,訂單金額落在五四○億至五六○億美元,年減百分之十四點五至十七點六,衰退幅度達雙位數,很可能會陷入「連三黑」。
至於今年能否守住正成長,統計處長黃于玲說,今年十一、十二月平均訂單金額至少須達到五四九億美元以上,才能守住正成長;但這個金額正好位於統計處十一月預估值中間值,因此全年能否守住正成長,十一月外銷訂單將是關鍵月。
此外,今年第四季訂單金額如果要高於第一季,十一、十二月外銷訂單至少要達到五八九億美元,難度相當高;因此,今年恐出現第二、三及四季的訂單金額比第一季表現還差的現象。
按貨品別觀察,統計處指出,各主要貨品接單均受終端需求走弱,產業鏈調整庫存影響。其中科技類貨品方面,電子產品受惠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強,以及年底備貨挹注,接單仍年增百分之九點六;但資訊通信產品在有手機新品效應及數位轉型持續的需求下,仍年減百分之○點三;光學器材狀況更慘,市場需求續疲,年減百分之四十三點四。
傳統貨品方面,因業者對設備投資意願轉保守,加上部分產品價格低於去年同期,塑橡膠製品、基本金屬、化學品及機械都年減約二至四成不等。
統計處表示,展望未來,雖然車用電子、高效能運算、雲端資料中心等新興應用及數位轉型商機持續,加上歐美年終採購旺季及春節備貨需求陸續釋出,可望挹注外銷接單成長動能;但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續處高檔、俄烏戰爭未歇,以及中國大陸堅持清零政策,將增添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恐影響外銷接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