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灣的綠能發展日益受到關注,內政部營業署20日表示,已著手研議在國土計畫中新納綠能發展區,初步訂出的選址條件,包括符合國土計畫指導或屬農委會提出的低地力農地及漁電共生專區,將作為建議優先設置的初選區位。

所謂的綠能發展區,是指選出適宜設置光電的土地,再配套訂定簡便快速申請機制。營建署表示,目前正研訂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草案,針對光電設施管制方式將延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簡化專區申請機制。

除了區位選擇,...

6月5號是世界環境日,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能轉盟)宣布成立「淨零轉型地方連線」,邀請六都及各地方議員共同響應,並呼籲淨零不是光靠中央就能參與,地方政府的角色也至關重要,希望各縣市政府應盡快提出淨零相關地方自治條例內容。

財政部長莊翠雲今年一月底上任,基層出身的他,面對立委質詢及各項政務推動反應明快、身段柔軟,風格令人印象深刻。近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下半年財政部的優先工作,除發自身揮國產管理專業,也將積極推動國有地碳權招商作業外,並籌編明年預算,續推《房屋稅條例》、《所得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

台灣美國商會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呼籲台灣政府把握當下機會,來改善商業環境以鼓勵投資;但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用詞嚴厲,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不但影響產業發展,也衝擊國家安全,呼籲政府應提出確保供電無虞的政策藍圖。

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根據規劃,6月底預告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就是為了讓事業單位、各級政府能依規定提自願減量換取碳權,也鼓勵事業「以大帶小」,推動整個產業自願減量,這些額度就能補入碳權交易所的國內減量額度中。

碳稅聯盟6月2日舉辦成立記者會,主張「碳費先行,碳稅更好」,碳費收入受限於專款專用,費率若為每公噸300元,僅約歐盟目前碳價的十分之一,缺少減量的誘因效果,又將一大部分用於補助污染排放源,恐造成反效果,也無法接軌歐盟的CBAM。

早在2008年總統大選前,國、民兩黨的政策白皮書都支持能源稅,2009 年5月行政院賦改會綠色稅制改革,「能源稅分十年開徵、少繳所得稅」的決議 ,因行政首長異動和社會溝通不足而功虧一簣。...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除了可以讓屋頂增加隔熱,同時增加綠電供給等,未來從源頭結合建築設計,避免二次施工,提升建築美觀。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得以確實有利於生物多樣性、是否可以惠益原住民的做法,實可謂為德不卒,且有政府帶頭漂綠之嫌。目前林務局積極推動之林業多元生產、殘餘木料運用,亦缺少惠益共享與生物多樣性的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