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民主進化過程中,基層事務官之任務愈來愈多元複雜,且必需即時回應民意、解決緊急問題,各種活動已佔30%以上的時間。

針對近期政府積極佈署夏季供電避免重演2021年限電情況,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下半年疫情過後,會是台灣經濟的衝刺期,如果發生限電,將會對產業造成影響。

為因應氣候變遷,具備氣候調節功能的「藍碳」重要性日益升高,海保署近年針對具有強大碳匯功能的海草床、紅樹林、鹽沼及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進行相關監測調查、保育及復育行動,以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國內農業長期缺工,一年的臨時工缺口就達10萬人,導致農田裡黑工屢見不鮮。日前一紙農委會公文,鼓勵農民在不影響農業生產前提下,提供移工從事農事體驗活動;政府不從根本解決缺工問題,卻遊走灰色地帶,外界不免質疑是在為黑工解套。

石化產業在20世紀初,是供應人類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能源。而今在氣候變遷下,首當其衝必須面臨轉型的壓力。究竟,現階段石化業轉型的現況如何,且看國內外產業專業經理領頭羊及化工專家們,細述轉折中的治理挑戰、剖析科研的前瞻。

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曾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高等教育逐漸技職化的今天,政府的施政方針是否能還給大學自由辦學、群聚天才的風氣?值得我們深思。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委員會及環保署上週(2日)向行政院會報告「向海致敬」成果。

綜合媒體報導,攸關台灣未來數位發展的數位發展部,預計最快7月掛牌;根據數位發展部籌備小組先前報告,為加速推動台灣數位發展,數位發展部將整合來自NCC、經濟部、交通部、國發會、行政院資安處的部分業務,涵蓋電信、資訊、資安、網路與傳播5大領域,整體規劃國家數位發展政策,統籌基礎建設、環境整備及資源運用業務,以達成國家數位轉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