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將啟動下一階段對華政策,推動與中國官員舉行高層會晤,美中兩國正在討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下周在義大利舉行的20國集團(G20)會議期間舉行會晤的可能性。先前布林肯也明確向中國最高外交政策官員楊潔篪表示,他不準備赴華進行後續會談。

編者按: 行政院自5月19日推出「簡訊實聯制」,由民眾用手機掃描店家的QRCode,即會直接發送簡訊到1922,即可完成實聯制,而不用另外填寫資料。然而,民眾每傳送一則實聯制簡訊,其實都是在揭露自己「在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的個人隱私。而台中地方法院法官張淵森近日撰文質疑,有刑警濫用實聯制資訊逮捕嫌犯,將相關資訊使用於防疫之外目的,使得該爭議又浮出檯面。

《聯合報》社論指出,拜登這次歐洲行的主軸就是聯絡盟國共同抗中,一要重振式微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二則重申對北約的承諾,三則尋求與俄羅斯的合作,其目標是一貫的。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兩岸貿易的擴張,這是市場的力量,非政治力所可以改變。事實上,兩岸問題不在經貿而在政治,就經貿而言,由於兩岸地理位置接近,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密切本是正常,北美的加拿大有七成的出口市場在美國,墨西哥更有八成產品輸往美國,另外歐盟區域內的貿易占總貿易也達六成,以此觀之,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比重四成也屬合宜。

繼中國打擊比特幣加密貨幣挖礦行為,我國金管會22日提醒民眾這類虛擬通貨的5不風險,即不算是法定貨幣、不是金管會核准的金融商品、不適用投資人保護機制、虛擬通貨交易平台不是金管會核准設立的機構、市場資訊不透明等,易為人為操作,希望投資人若要投資虛擬貨幣,務必充份瞭解其運作模式,避免遭受詐騙。

編按:美國總統拜登完成首趟總統海外出訪沒幾天,國務卿布林肯今天再度前往歐洲,持續凝聚西方團結力量,以對抗崛起的中國。布林肯先前與中方官員熱線,也提及台灣問題,中方表示,中美關係是主應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發展軌道。今日傳來更換中駐美大使,由「歐洲專家」秦剛接任,以因應美國聯盟的圍堵。

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放棄連任,她的時代將隨新一屆大選成為過去。下任總理大熱候選人拉舍特周一(21日)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明言,中國是西方的最大挑戰,但指在對華問題上需摒棄冷戰思維,強調「中國是一個合作夥伴」。學者分析,透過德國及歐盟牽制俄羅斯,美國能達成矛頭對準中國的戰略部署。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一改往日低調,調查阿里巴巴、美團,並要求另外30多家科技公司也進行整改,其突發行動引起了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