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不同調 微解封變偽解封

編者按:

雖然指揮中心已經宣布全台在 7 月 13 日開始微解封,有限度開放餐飲業內用,但目前只有澎湖開放內用,讓這次微解封好像跟「未解封」一樣,地方政府也不敢隨意放鬆,且民眾似乎多數也希望不要那麼快解封,到底中央地方該如何同步,是該思考的問題。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微解封,「可上山、禁下海」,「可九人出團、禁五人群聚」。指揮官陳時中彷彿掀開了「微解封」的寶盒,但在封住病毒之前,各地疑惑先出籠,民眾出門前要先識別,這是中央規定、還是地方規定?中央授權地方因地制宜,導致一國多制,萬一疫情再起,可能微解封後再加嚴,最後變成「三點五級警戒」。

新北市長侯友宜質疑,中央宣布的指引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爭議的開始。連高雄市長陳其邁也擔心,「微解封變成一窩蜂」。事實上,造成亂象的關鍵在於,指揮中心僅提原則,各部會自由發揮提出各項指引,結果就像端出一鍋大雜燴,邏輯錯亂、左腳踩右腳,民間紛紛炸鍋。如今中央開放、地方加嚴,微解封對商家恐怕只是望梅止渴。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說,「這就是政治解封」,中央政策既想滿足民生需求、又要兼顧政治利益;北市疫情尚未控制住,指揮中心可以不解封,但小吃、餐廳快撐不住,病死前恐先餓死。王任賢也說,此時微解封,可將無法解封的罪,推給台北市,是個處處算計的微解封。

國人的心願其實很簡單,就是恢復正常生活,問題是執行面讓人無所適從,連綠營百里侯都紛紛「逆時中」,禁止餐廳內用。老百姓也拋出各項質疑,補習班不開放,健身房開放?室內運動場館開放,但教練必須每七天快篩一次,學員要篩嗎?

中央訂定規則「太細」,又出現各種「矛盾對決」,微解封是解封的試金石,影響三級警戒時程,如今人人自危,深怕不小心就成破口或觸法,到底是微解封、還是偽解封?

台灣疫情防控,最大功臣非政府官員,而是不出門的民眾。即使政委唐鳳設計平台讓民眾表達接種意願,但疫苗到貨狀況不可期,到頭來恐只能靠民眾自律自救,才能避免再次受傷害。

相關新聞

我國自民國53年起開辦「所得分配調查」,這份調查已持續60年,而有關「財富分配統計」遲至民國80年開辦,就此一次,相隔30年,...
520新政府上任,台灣經濟未來四年發展將正式開啟新的篇章。基於「執政百日決定政權成敗」的政治智慧,社會因此關注新行政團隊在上任前三個月,...
賴清德政府的內閣新人事政務副首長出爐!有留任有新秀。其中經濟部主管外貿的政次陳正祺留任,至於原政次曾文生據悉將會專任台電董事長。...
中央銀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紀錄摘要出爐,外界解讀貨幣政策基調為「鴿中帶鷹」;除有理事稱「市井小民對物價上漲相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