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英特爾基辛格說,他國家提供半導體補助催動晶片生產,美國本土產能將持續減少。對此美財長葉倫表示,美國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已證明是一個容易遭受打擊的弱點,可能需要採取類似保護主義的措施,必須讓更多關鍵產品在國內生產,以保護經濟與國家安全。
編者按: 近期台灣網軍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網路資訊雜亂又難以查證,現代人面對假新聞與社群媒體操作,要如何獨立思考、保持警覺,不被有心人士操弄? 2021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權 Café」,邀請影視書寫工作者王冠人,談論英國政治公關公司「貝爾波廷格」(Bell Pottinger)主要創辦人提姆・貝爾(Tim Bell)的影響力。
美民主峰會今登場,我國代表以預錄影片方式發表國家聲明,並在分組討論擔任與談人,是少數受邀在民主峰會擔任與談人的政府代表。北京方面,日前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全面總結中國的民主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深入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理念、制度程序、參與實踐和世界意義,與美民主峰會互別苗頭。
2021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昨以視訊連線方式在南京和台北同步舉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向大會發賀信,除強調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還呼籲兩岸企業界人士「堅決與台獨分裂勢力畫清界限」。對此,我經濟部長表示,歡迎台商回流。
編按:即將邁入2022年,回顧2021年重要事件,天災與人禍頻傳,尤其新冠疫情已產生深遠影響,而過往帶來的意義為何,整理工商時報匯整一年來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以史為鑑並展望未來。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於明年2月在韓國生效,總統文在寅今天表示,將藉此擴大亞太地區市場,同時也認為韓國已透過貿易的力量躋身先進國行列。
編者按: 疫情爆發後,各國因應在家上班上課,數位科技需求爆發性成長。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以「台灣數位教育元年啟動, 2030教育新未來」為題,邀國內外產官學者分享。其中,教育部將投入4年200億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成為與談的焦點話題。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國民所得評審會議於11月下旬召開第四季的會議,會中討論了國內總體經濟情勢,完成了若干統計及修正了部分預測,從這次報告看來,其中固然有值得高興,讓人感到樂觀的發展,卻也有讓人感到憂心,甚至悲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