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國產疫苗繼高端之後,16日聯亞疫苗申請緊急授權失敗,多位專家不感意外,因我國著重於中和抗體濃度的EUA審查,聯亞無法彰顯其細胞免疫反應的優越性;其需待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與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中期、重新申請緊急授權,才有望敗部復活。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各國政府都在宣揚達成「群體免疫」的理想,也就是當夠多的人對新冠病毒產生保護力,疫情可望不再迅速擴散。但彭博資訊指出,這個理想如今看來只是個幻想,因為實現群體免疫的門檻已提高至幾乎不可能達成的水準。

金管會攜環保署制定台版「永續分類標準」 ,製造業、不動產業、運輸倉儲業先行上路。

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帶來的嚴重乾旱,除了直接導致水資源和山林野火的危機,對仰賴河流與水壩的零排放水力發電也造成衝擊,甚至迫使部份國家更加依賴化石燃料。

美國海洋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 NOAA)國家環境資訊中心13日發表最新全球資料,自142年前開始記錄地球溫度以來,2021年7月是最熱的一個月。

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這一期家數與人數續增,來到4,702家,續創歷史新高,實施人數也來到57,781人,為疫情以來新高。從行業別來看,住宿及餐飲業與批發及零售業持續惡化,甚至支援服務業也不見好轉。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紓困與振興是目的不同的兩回事,既然要談振興,就不宜與紓困混為一談。疫情的管制措施已使政府投注不少資源來對各界紓困,其實是短期應急不得不然。事實上,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使產業恢復活力、適度轉型,同時避免依賴心理的養成,是振興五倍券必須把持住的目標。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諸多徵兆都已顯示,這一波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小覷,政府必須嚴防短期間的物價失控,以及接下來後疫情時代的通膨逆襲。